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信仰缺失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8 06:20

  本文选题:信仰迷失 + 学校道德教育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4期


【摘要】:信仰的缺失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仅从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对意义的追寻、忽视对生命的关怀、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三个方面分析信仰迷失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以期启发更多的学者思考信仰缺失给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Abstract]:The lack of belief has brought many negative effects 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loss of belief 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lack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e neglect of concern for life, the loss of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In order to inspire more scholars to consider the lack of faith on the impact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高密柏城中学;
【分类号】:G6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孟淑媛,于川;试论朱熹以“理”为基石的法制思想[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聂民玉;《易传》生生和谐观的现代价值[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5 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韩柱,吕瑞林;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传统政治哲学的继承和超越[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7 王达三;唯天为大:孔子天命观试论[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苏东水,苏江明,苏宗伟;诚信之道与诚信社会[J];当代财经;2003年01期

9 赵林玲;孔子的死亡思想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卢智增;;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刘原池;;从“诗道性情”析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再诠释[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余英华;;《史记》“尚让”思想探究[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8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范南;信用理论、制度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瑜;圣人思道的光芒[D];西北大学;2008年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3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4 刘颖;跨语际对应、语言互译性与译学研究——论英语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中的文化模筑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赵燕;汉魏六朝临终文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建生;化学教学中五年制师范生环境行为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昂;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0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仲南;张磨生;;对道德品质教育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教育学刊;1981年04期

2 黄佳芬;李伯黍;;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评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李铭亭;陆有铨;;道德教育中的自我评价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4 陈希莲;;苏联教育学家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J];现代教育论丛;1983年03期

5 李伯黍;;道德发展认知研究的几个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李伯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4年03期

7 张慕蕴 ,哈斯;蒙古族儿童公有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8 瓦海提,亢冰雁,李尚凯,艾沙;维吾尔族儿童公有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9 何森;;浅谈英国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观”[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6年05期

10 张举;部分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寿全;;试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八个“性”[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3 涂可国;;英雄群体及其精神的社会功能[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覃萍;;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农村邪教滋生蔓延原因的分析[A];崇尚科学 关爱家庭 珍惜生命 反对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九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士化;;官场小说的自觉超越——评许春樵长篇小说《放下武器》[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兰德刚;;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因素分析[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永新(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3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戴艳军 戚凤芝;国外城市公民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5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6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抓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N];福建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光荣 陆彩荣;从抗击非典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9 罗永华;道德教育由“冲突”走向“和谐”[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鸿燕;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灵英;[D];郑州大学;2001年

3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美英;中华传统道德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熊丽英;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学红;普世伦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34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34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