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与近代乡村教育——以山西为例
本文选题:乡村 + 文化 ; 参考:《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摘要】:清末民初,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建立起一个统一、独立、比较完整的三级视学网。但是,从视察日程表可以看出,各级视学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很少顾及到乡村学校。从视学制度本身来看,其对乡村教育的作用也很有限。站在百姓的角度,各级视学只不过是下乡应付差事,混点吃喝而已。政府的教育督导本应成为乡村新学教育的"喉舌和耳目",但是如此之教育督导,对提高基层教员素质和教学质量无任何补益,必然使得人们对新式学校和政府失去信任。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a unified, independent and relatively complete three-level inspection network by issuing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However,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schedule of inspections that, due to limited time and manpower, little attention is given to rur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spection system itself, its role in rural education is also very limited. From the people's point of view, inspection at all levels is just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deal with the work, mixed with food and drink. The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the mouthpiece and eyes of the new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but this kind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has no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asic level teachers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t will inevitably make people lose trust in the new-style schools and the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成果,批准文号05qd13q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成果,批准文号07JC880022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刚;廖其发;;我国古代教育惩戒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李帅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教育督导的理论探讨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3 周茂江;;抗战初期四川省教育视导网制度之建立[J];民国档案;2008年03期
4 张新平;陈学军;;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芦雷;徐鹏;;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张洪华;戴成林;;“远了”,还是“近了”?——苏镇中小学生上学距离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11期
7 郝锦花,王先明;论20世纪初叶中国乡间私塾的文化地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胡耿;;民初共和时期广东督学机构的兴学措施[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妮娜;王清磊;;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静蓉;论中国高等教育法律的秩序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子莹;我国现代教育督导权威的缺失及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凌飞飞;新中国省级教育督导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王翠红;近代山东私塾改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方建宁;高校教学督导现状及其队伍建设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王为民;中英教育督导制度发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刘福森;劝学所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翔;县级教育督导问题与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雯;清末民初贵州私塾改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晓云;我国教育督导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庄洁;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育专项督导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锦花;;抗战前乡村教育的若干特点[J];教育评论;2008年05期
2 高鸿萍;;后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3 郭滔;杨晗;;足球运动员技战术意识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9期
4 ;研究显示:澳大利亚乡村学校学生成绩优于大都会学校[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2期
5 双建萍;;俗语里的妇女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冯秀兰;;村学里的青涩岁月[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年04期
7 齐齐;;三只兔子不可追[J];小读者;2011年02期
8 苏福凯;;打造乡村学校的“上进”文化策略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杨卫民;;关于乡村学校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秦沣;;西部乡村学校撤并调查[J];新西部;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裘君谟;;关于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若干问题[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2 萧君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的构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登浩;王登峰;;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宝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裕琢;李丽霞;;西方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吕光明;邹长新;辛成会;杨峰;李力;段元柱;;把握五大支撑点 提升文化执行力[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安;;营造知识共享文化 指导员工行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吴胜涛;张建新;赖建维;王玮;毕研玲;;事件归因的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中美韩媒体及被试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瑞玲;张诗音;;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表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翔 小颜;金秋:感受一所乡村学校的变化[N];青海日报;2010年
2 记者 文晶;乡村学校只有5名学生 城镇学校每班高达77人[N];重庆日报;2011年
3 记者 王正忠 杨玉华;大别山乡村学校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智勇;编制,能否照顾一下乡村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记者 童凯 实习记者 胡晓露 陆婧 通讯员 许红俊;乡村学校培养出世界冠军[N];泰州日报;2011年
6 林日新;让乡村学校留住更多优秀教师[N];农民日报;2011年
7 记者 蒋贵友 龚霞;让乡村青少年拥有活动场馆[N];云南日报;2011年
8 杨富如;消除乡村学校危房[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记者 周波;我市将试点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N];成都日报;2010年
10 刘桑 本报记者 夏勇军;城里的“乡村学校”[N];吉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8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王冬青;中国中山公园特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乐;北京猿人环境及其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梅;试论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5年
4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陆艳伟;中国传统民居外环境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杨智华;论环境景观艺术中的象征性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7 彭妍玲;试论权力距离对中国国有企业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8 张立刚;马克思的人权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再春;制度文明的基础[D];湘潭大学;2005年
10 秦靓;全球化态势下的媒介帝国主义[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8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4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