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多重视阈下的发展性评价理念意蕴

发布时间:2018-06-28 00:45

  本文选题:教育评价 + 评价理念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摘要】:正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1]。在某种意义上,有怎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教育内容与效果,教育评价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多维审视1.哲学视角: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育评价注重发
[Abstract]:In essence, evaluation is an activity of value judgment. In a certain sense, what kind of evaluation system will have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ffect, and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multi-dimensional review of evaluation 1.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constructivism Theory require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山西运城学院;
【基金】:山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5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仙金;简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学军,徐志兵;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詹国祥,曹焕亚;论高职院校教师行为评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王富平;试论地方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夏成前;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李汉邦,马二军,周燕;质量认证与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蔡惠平;付钢;陈黎敏;;教学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8 王立君;运用齐次马尔可夫链分析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李春枝;关于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欧本谷,刘俊菊;多元教师评价主体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5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梅;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侯江;职业高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问题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意忠;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磊;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基本要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晓红;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牛文红;普通中学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郭兆霞;体育学习中对个体评价的实验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玉静;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1期

2 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3期

3 朱晓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嬗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淑珍;;从教育评价角度探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2 康宏;全斌;;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基于规范认识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3 董伟;;英美教师评价述评及启示[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杨娜;;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5 ;上海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9期

6 黄成涛;;教育的本质是什么[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7 陶西平;当前教育评价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1994年03期

8 陈娟;冯生尧;;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9 王晓莉;;课堂嵌入式评价及其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10 张庆玲;;浅议网络教学中的评价系统[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峰;辛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数学成绩的比较——倾向分数在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陈燕红;;古为今用:陶行知教育评价思想初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侯光文;;关于教育评价元评价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曹慧洁;;新评价理念下的改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孟庆茂;刘红云;;多层线性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测试结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陈录生;;对教师素质评价的一些意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张积家;王惠萍;谢春平;;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敏;学生的多元发展呼唤多元的评价[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贾永脉;临泽着力构建教育评价新机制[N];张掖日报;2010年

3 孟辉(作者单位:唐山市路北区团结楼小学);运用教育评价激励学生进步[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4 李 茂 编译;“21世纪技能”催生教育评价转型[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 王文静;岂能只见“成绩”不见“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教育部考试中心 王蕾;加强交流整合,推进教育评价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于京天(作者单位: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评价改革需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孙晶晶;教育评价要彰显人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临汾八中 冯丽娟;发展性教育评价扬起了学生自信的风帆[N];临汾日报;2005年

10 见习记者 何永振;对教育评价的不同评价[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雨强;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勇;从教育评价的视角探析“后进生”现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旭;中小学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家美;教育增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添;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蓉;云南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陈庆;创造教育的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叶鹏;灰色系统理论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钱建芳;师生对话式教学及相关环境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75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75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