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
本文选题:精神卫生 + 职业卫生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压力、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开展少数民族教师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8所学校542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6.6%。不同性别和工作单位教师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少数民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和城镇教师,但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因素、家庭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等可以预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职业压力、自身人格特征是影响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status, occupational pressur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minority teachers. Methods 542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8 schools in 3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 in Guizhou provinc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questionnaire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were used. Results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Guizhou minority areas was 16.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mean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sexes and working unit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Han teacher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rban teacher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ural and urban teachers. But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mean sco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tudents' factors, fami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reer development, psychoticism, neuroticism and introversion could predic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onclusi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Guizhou nationality area.
【作者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编号:0703253)
【分类号】:G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其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2 邓卫国;潘孝富;赫红英;;学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徐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子的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J];辽宁教育;2000年09期
5 刘艳;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6 朱从书 ,申继亮 ,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3期
7 廖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4期
8 杨建华;边玉芳;蒋芸;;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9 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10 郭成,阴山燕,张冀;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四英;桑青松;;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梁丰年;;教师道德的辩证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郑传现;;职业压力与倦怠的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郑满利;;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原因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5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6 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张媛媛;;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解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10期
8 石研;;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J];今传媒;2007年03期
9 刘永兴;张敏;;教师工作心理状态因素及路径分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10 黄晓聃;;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述评[J];成才之路;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丽璐;郑涌;;回族农民工文化适应的投射测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鸿燕;胡笑仪;;临床护士工作倦怠感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宜民;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关系的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石蕾;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韩桐;关于初三班主任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及改善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占立;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与工作倦怠:时间管理倾向调节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4 袁恒生;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方惠娟;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潜教育价值[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哲浩;学校心理服务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传现;高职教师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培;石家庄市中学中年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华敏;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途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文;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席启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关于北京市西城区青年教师个性品质调查的分析[J];北京教育;2001年05期
3 廖全明,杨健,饶建英;渝东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刘云英 ,孟淑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J];创造;2002年10期
5 潘孝富;学校组织人际气氛的内在结构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韦克平,许燕;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启珍;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庞旭民;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朱小林,张承业;桐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之奇;李铁君;王洪波;;优秀中学教师与高师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静;彭阳;邱小艳;;心理辅导提高违纪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J];中国校医;2010年02期
2 谢慧芳,董晓霜;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校医;2003年06期
3 杨新华;朱翠英;屈正良;;优秀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J];中国校医;2008年06期
4 丁立平,何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5 王玲凤;湖州市幼儿教师的应激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6 胡兰;吕忠;;上饶市普通中学师生关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7 吴松年,诸宗缘;蚌埠市中学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8 杨占明;陇东地区高中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9 谢景慧;;1262名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校医;2010年04期
10 董泽松;余水;傅金芝;;云南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晓芳;崔酣;;中小学教师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伊翠莹;高峰强;;中学领导干部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领导方式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徐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邢葆平;金卫东;陈炯;唐贤祥;王鹤秋;陈震;;双相与单相抑郁临床相关特征的Meta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继明;;医务人员工作家庭平衡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邢葆平;金卫东;陈炯;唐贤祥;王鹤秋;陈震;;双相与单相抑郁临床相关特征的Meta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8 姚计海;申继亮;;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主与教学创新观念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郑晓芳;崔酣;;中小学教师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汪昌树;潘建强;罗林佳;;珠海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喜祥 陈华英 通讯员 王勇军 许清阳 刘文友 何汉雄;永兴转岗培训教师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矛盾[N];郴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仝静海 董立龙;周济到张家口走访慰问部分中小学教师[N];河北日报;2009年
3 张建 陈瑞昌;南通中小学教师须拿继续教育学分[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吕善锟;山东考评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N];光明日报;2009年
5 焦作市教育局局长、焦作市教育学会会长 张丙辰;在宁静里惬意——走进吟哦[N];焦作日报;2009年
6 张淑芬 徐舰;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上学堂”[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记者 鸣琦;中小学教师将增设正高级职称[N];陕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于洪全;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新机制[N];大连日报;2009年
9 记者李炜玢;我州年内施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N];昌吉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赖志凯;海南中小学教师年增5亿收入[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乃兴;基于学校和家庭环境的深圳市中小学师生健康素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高辉;几类常用非线性回归分析中最优模型的构建与SAS智能化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5 李铀;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研究及新医学模式的治疗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爱华;土壤环境中As、Cd、Hg、Pb地球化学背景及通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国华;手性药物分子结构表征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满云;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陈美荣;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吴梅宝;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兆存;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鲜良;我国中小学教师合法权利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慕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6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7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