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生命意识
本文选题:教育 + 元基点 ; 参考:《教育科学》2009年03期
【摘要】:关怀生命正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起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整全的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与根基,关怀生命的教育需要确立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与发展生命的生命意识。
[Abstract]:Caring for life is becoming the new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 for life educ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itial state of education, tha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origin of edu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ife consciousness of education. The whole life is the basic point and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caring for life needs to establish the life consciousness of reverence, care and development of life.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07JC880029)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EHA070259)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JG08CA001)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6期
2 甘剑梅;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思孝;;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化推进的新视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2期
2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3 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1期
4 黄秋明,王正;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3期
5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4期
6 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7 王治国;浅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一些看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2 吴健;;创设发展小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校园文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张家瑜;林国强;;试论海洋文化在晋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顾乃忠;;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石荣欣;;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师范教育课程[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7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3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健;论死亡赔偿金及其法律制度完善[D];西南大学;2008年
5 尹季显;改编视野中安德列耶夫对师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6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粟高燕;中学英语课堂美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2 甘剑梅;班级:一个可能的生命世界——论班级形态的发生与现代转换[J];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礼海;影子戏的编演与制作[J];幼儿教育;1982年01期
2 ;我们设立了自然角[J];江苏教育;1983年13期
3 余宗森;要首先从认识上转变——谈理工科教育改革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年04期
4 车爱华;往事回忆[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发刊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01期
6 李兆雄;发展中国家关于教育计划的不同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1985年05期
7 张秦英 ,刘汉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杨云荣;;这里的民师报酬只落实在口头上[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5年06期
9 谢裕民;;谈谈"尊师重教"[J];湖南教育;1985年Z1期
10 向桦;;衷心祝贺 热切期望[J];天津教育;198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珍;;素质教育与目标教学[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周长安;;跨世纪教师培训的着力点——创新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王林军;;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苏彤;;亚洲教育协同发展的设想——站在文化的立场和哲学的高度[A];2004年亚洲民办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廖红;;浅谈科技馆展品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罗有岩;;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陶先生创造教育思想例谈[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张玲;;以人为本,抓好科技馆员工的素质教育[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8 申家龙;;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教育成本及其影响分析[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洪岩;宋晓君;;应该在肿瘤病房开展死亡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福华;;关于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学广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告文化与教育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张文君;走继续教育之路[N];贵州日报;2000年
3 钟桥;最突出的特色是针对性[N];新闻出版报;2000年
4 张闻天 戴君;“网上高校”大门为谁开[N];浙江日报;2000年
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复兴;审视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戴林东 江苏省泗洪县职教中心;教育需要宽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科利华集团总裁 宋朝弟;网络与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吴迎春 章念生;人力变资本 教育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1年
9 夏越;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记者 苏军;促进校长向专家学者转型[N];文汇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丞;我国新时期私立学校运行机制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立涛;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4 郭秀兰;论新世纪语文教师素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黎薇娜;新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珍萍;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鲁川;论共同伦理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77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7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