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的理论困境与出路
本文选题:教师专业 + 更道德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1期
【摘要】:在现代性条件下,道德与不道德成为判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所谓"更道德"是个虚假的命题,只有在古典作品中,它才是真实的存在。然而,我们现实中确实对教师专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在理论上是个困境。问题的出路在于,用"合乎道德"作为教师专业的道德要求。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nity, morality and immorality become the criterion to judge the moral behavior of human beings; the so-called "more moral" is a false proposition, only in classical works, it is the real existence. However, we do put forward higher moral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which is a dilemma in theory. The way out of the problem lies in taking "moral" as the moral requir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
【作者单位】: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家杰;匈牙利的高等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2 段林;王朝亨;;关于加强本科教育相关政策的研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年04期
3 杨之岭 ,林冰;美国80年代师范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若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孙俊三;教师专业思想形成过程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5 ;尊师重教 辛勤耕耘[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6 樊富萍;;教师专业技能技巧竞赛的新尝试[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9年07期
7 顾菊琴;;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有益活动——综合性竞赛[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9年07期
8 李景舒;;简论时代特征与职后师资培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89年01期
9 ;有关《专业合格证书》的问题[J];人民教育;1990年10期
10 李建华;教学艺术浅谈[J];南都学坛;199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龙丽嫦;;农村区域性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分析与发展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龚志武;;教师教育空间模式的转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3 彭丽;;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结构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夏俊文;;金坛市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薛纪江;;论教师专业精神[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7 周金凤;龙远春;彭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影响[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罗发奋;王斐斐;刘丙利;;基于知识管理的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海燕;香港特区政协委员向西部捐赠教育设备[N];科学时报;2000年
2 记者 蒋夫尔;西部教师编制标准该改改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罗本琦;高校教学系统改革刍议[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记者 邓小群 实习生 谢白清;有“压力”有“奔头” 老师们长劲头[N];深圳商报;2001年
5 记者 何连弟;华东师大 探索师资培养新模式[N];文汇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三大“瓶颈”如何打破?[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高华程;新世纪呼唤教师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记者 李让恒 通讯员 刘凯希;湖南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彭小虎;社会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华;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2 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功效与机制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勇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梁婧;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77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7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