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课程实施需要想像力——邓友超著《教育解释学》述评

发布时间:2018-06-28 19:43

  本文选题:课程实施 + 课程文本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摘要】:正课程实施问题既是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所面对的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所以作如此论断,是因为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课程实施的效果。正因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urriculum theory research, but also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he reason for this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mainly depends on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ositive caus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晓明;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郭晓明;论教学的游戏品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周建新;解释学视角中的教材功能[J];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4 甘剑梅;论教育学教材文本的性质与书写[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程天君;“蜡烛”、“灵魂工程师”还是“教育家”——教师冠名现象之析疑[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6 李振峰;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5期

7 周建平;生态式教育视野中的教材观[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8 毕华林;;教材功能的转变与教师的教科书素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杨小燕;;教材观:教学关系建构的起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10 叶蕴珊;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培训[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龚正元;化学课程中的科学过程技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腾蛟;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与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攀峰;试论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文涛;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高等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晓羽;教师教学自主权及其实现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海平;跨越时空的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凡尧;教科书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三花;教科书生活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南;以情激学、以境导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正严;中学物理教师重构教材内容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谢小芸;教科书“学材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元元;;“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论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吴艳辉;;教师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3 李永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4 高振宇;;行动研究与课程改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泰瑞斯·卡森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6期

5 黄小莲;;教师之课程身份: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黄梦依;;试析教师实施课程的三种方式及其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李洪修;熊梅;;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学校课程实施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于海波;;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2期

9 金扬刚;;让课程实施搭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快车”[J];教育艺术;2011年08期

10 陈展虹;李呈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黄启后;;“人本”、“和谐”思想在课程领域的与时俱进[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婕平;;发现、调整、合作——“生活、学习、做人”课程实施的新策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洁;;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的建构[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田海涛;;情感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朱建清;新瓶岂能装旧酒[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东北师范大学 马云鹏;关注教师在课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N];光明日报;2005年

5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追寻认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卧松 译;美国新教育法4周年 课程实施出现窄化倾向[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王剑锋 谢海韵;南山教科中心创新课改成全国先锋[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记者朱萍 通讯员 孙祥;特色课改为百年老校增添新活力[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杨定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郭华;开发课程资源应注意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昌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翰;教师职业倦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悦;教师关注与课程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福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5 周文慧;课程实施中文本转换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玉娟;课程实施之行动研究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7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钊;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9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79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