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困境及其重建的国家意义
本文选题:师德教育 + 核心价值观 ; 参考:《开放时代》2009年08期
【摘要】:师德困境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具有类型化的精神现象,它虽然与个体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关系与价值秩序出现了裂隙。因此,所谓师德重建,不仅是如何更新教育方式与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创造正派社会风气,尤其是要在各种职业制度之上,建立起对公共道德风险的有效预警和惩罚机制,使师德的自我引导与践行有可普遍依托的制度伦理基础。所以,师德重建的重要意义集中表现为它对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增强性作用。
[Abstract]:Teachers' moral dilemma is a kind of spiritual phenomenon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lthough it is related to individual moral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it is more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racks in social relations and value order. Therefore, the so-called teachers' moral re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 question of how to update the education method and reasonably desig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ut also the creation of a decent social atmosphere, especially on the basis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systems.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for public moral hazard, so that the self-guidance and practice of teachers' morality can be generally supported by institutional ethics. Therefor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eachers' moral reconstruction i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
【分类号】:G4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宗晓华;;从乡村自给到公共财政保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3期
2 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桥;;经验:文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契合点——文学人类学的精神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2 卢锡超;陈凡;;知识论视阈下的产业技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斌,潘晶;论法律与地方性知识——兼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发展模式[J];当代法学;2003年10期
4 姚伟;;地方性知识与地方教学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Z1期
5 黄爱莲;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整合性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6 朱勤;关丽丽;;论哈丁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兼论对中国传统科学的解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罗康隆;谭卫华;;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曲正伟,杨树峰;知识观念的变革与高校教学价值观的定位[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9 吴小叶;;知识生成的教学叙事解读[J];教育导刊;2007年03期
10 王鉴;安富海;;知识的普适性与境域性:课程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静静;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风水实践及其理论研究[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贺建芹;;从布鲁尔到拉图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7 裘涵;科学技术论视野中的技术标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静静;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风水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10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世奇;云南高师本土音乐教育可行性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2 严密;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实验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周俊霖;物债二分体系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汤诗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研究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延霞;西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碧霄;科学划界的元哲学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丽香;学徒制的学习探微[D];苏州大学;2008年
8 潘正树;卡琳·诺尔—塞蒂纳的建构性科学观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邓欢;中心的消解与边缘的复归[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曹叶军;对马头琴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桂林;;新机制 新希望 新问题——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回顾与展望[J];人民教育;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平;师德教育问题[J];人才开发;1999年02期
2 林克恩;师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1995年12期
3 黄海;关于师德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陈子服;师德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年08期
5 邓宝发;谈谈师德教育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1988年04期
6 刘文华;师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王卫国;论加强师德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8 陈洪,,蔡明;群体 实体 整体─—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师德教育的认识和做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年03期
9 刘建国;谈谈师德教育的两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田朝东;我们是怎样进行师德教育的[J];教育与职业;198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承哲;;以陶为师 加强师德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2 陈志昂;;以陶为师引深师德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3 罗国英;;创建提升质量的软环境[A];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尹玉平;李素琴;;爱与责任——浅谈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高惠珠;;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与认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林萍;;纪检干部职业道德初探[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开铭;;为会计诚信自觉遵守职业道德[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8 窦炎国;;论道德认知[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周寅康;金晓斌;;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谢惠媛;王志康;;一个基于系统论的道德认知模式[A];科学·认知·意识——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莉;加强师德教育[N];辽宁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尧;我市集中一年时间开展师德教育[N];巢湖日报;2006年
3 梁凤鸣;以德治国与师德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4 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 段宝生;如何加强师德教育[N];黄冈日报;2005年
5 宋强 吴明智 潘阿三;无为城区学校师德教育扎扎实实[N];巢湖日报;2006年
6 王福玉 佟丽红;师德教育:重在师爱与师能[N];吉林日报;2009年
7 蓝旭;教师培训重在师德教育[N];福建日报;2007年
8 新疆石河子大学 朱秋德;师德教育要发挥榜样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金志伟;庐江中学扎实推进师德教育[N];巢湖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从钢;无为一中师德教育产生好效果[N];巢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松毅;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士通;军事装备运输性工程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徐梅;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徐尚友;水利基建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陈德权;我国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选择论[D];东北大学;2005年
6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D];东北大学;2004年
7 童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肖英;信息保障及其评价指标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10 李琳;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华;师德教育与教师发展——我国教师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如清;新世纪中等师范学校师德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房敏;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徽;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晓明;美国核心价值观与对外决策——兼析核心价值观与美国对华政策[D];外交学院;2000年
6 陈翠岚;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锐玲;伍德罗·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8 乔庆梅;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寿险:有关道德风险的一项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吴飚;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张谦;基于战略的企业真实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D];武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87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8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