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Abstract]:Lin Yutang believes tha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inspire the mind, train people's thinking, and thus creat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will. And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system has long deviated from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A review of Lin Yutang's argument can at least lead us to think about: first, what i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second, how many pan-administrative means we can tolerate in education; third, who is the leader of education; and fourth, Where is the vitality of education? On these issues, Lin Yutang put forward his own views, which is still enlighte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行知学院人文系;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全红;;钱锺书与辞书面面观[J];辞书研究;2013年06期
2 何小海;幽默·性灵·闲适——林语堂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及其探源[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忆秋;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丽耘;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英;笔尖的舞蹈[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婷;张森富;;浅析中国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年02期
2 肖百容;;论快乐哲学与林语堂的教育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冯博;;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对构建和谐教育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0年36期
4 陈丁堂;高等教育思想变革刍议[J];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总目录[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金起元;;浅谈林语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7 廖超慧;鲁迅林语堂关系论[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周可;林语堂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内在理路及其矛盾论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王春华;;林语堂的垂钓因缘[J];钓鱼;2009年03期
10 李晓宁;边缘游走:林语堂的人文探寻[J];东南学术;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蒙成;;斯宾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晓东;;希腊化与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洪顺;;尝试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孔令琼;;论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要义[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奥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的改革[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杨卫明;;简论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光明;林语堂:何以从“斗士”变“逸士”[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兆胜;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N];闽南日报;2007年
3 散木;林语堂为教材打官司[N];辽源日报;2006年
4 黄荣才;平和林语堂故居重修工程快马加鞭[N];闽南日报;2006年
5 周惠真;海峡两岸共同的林语堂[N];闽南日报;2007年
6 吴运生;平淡不流于鄙俗 典雅不涉于古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记者 朱秀敏 见习记者 毛小蕾;漳州市林语堂研究会成立[N];闽南日报;2006年
8 黄荣才 刘学鹏;海峡两岸(平和)林语堂文化博览建设项目签约[N];闽南日报;2010年
9 蒋泥;心灵的震颤[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张沛;林语堂的文化双语意识[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霖;壮族古代教育思想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施萍;林语堂:文化转型的人格符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元涛;“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江媛;加拿大公共教育发展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秋兰;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春燕;论30年代林语堂的文艺思想[D];西北大学;2003年
3 李灿;林语堂美学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雅丽;林语堂散文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里云;异彩纷呈的女性世界: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春梅;林语堂:辨证主义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志波;《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陈家洋;走向文化乌托邦——论林语堂后期的文化选择[D];苏州大学;2003年
9 薛晖;林语堂30年代期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刘丽芸;《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与林语堂性灵文学观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1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18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