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反向激励:一种补充性的教育方法

发布时间:2018-08-16 14:14
【摘要】: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正向激励疲劳现象,即长时间运用正向激励方式,导致激励作用不断衰减甚至失效的现象。反向激励是极具功效的补充性教育方法,有助于解决正向激励疲劳问题,完善激励体系。
[Abstract]:In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positive excitation fatigue, that is, the phenomenon of long-term positive incentive mode, which leads to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r even invalidation of the incentive function. Reverse excitation is a very effective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method, which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sitive excitation fatigue and perfect the incentive system.
【作者单位】: 山东德州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志强;侯锡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华章;2011年21期

2 谢巍;李颖;高众辉;;学校对再婚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

3 张芬芳;;心与心的沟通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4 车继海;徐会侠;;教师更须具有创新意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5 邓接红;;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探[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6 ;广东省委书记建议取消奥数课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0期

7 楼唯君;;青春期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方法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6期

8 ;本期精彩言论[J];基础教育;2005年10期

9 郭冰;;《教育漫话》中的教育方法[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10 司宝车;;赏识教育之我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杰;;用情感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程琪;;“初中学校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阶段总结[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何际平;;教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4 江海丰;;“不良家教”与“厌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马一平;;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班级建设的工作重点[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张际红;;逆水也能行舟——班主任工作中巧用反向心理诱导方法[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乔丽华;宋秀杰;;适“度”[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周清春;宁滨;杨宗凯;马石庄;何国平;苏刚;;信息技术碰撞传统教学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9 顾春;;陆九渊教育哲学之方法论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曾广湖;刘述爱;赖毓青;;对“封闭式”管理下学生“冲突”现象的分析和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九中 刘正高 丁为民;批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N];三峡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N];贵阳日报;2006年

3 云南省保山市精神病医院心理门诊 范菊仙;孩子逆反, 家长需反省[N];健康报;2007年

4 湘闻;教法生动 避免尴尬[N];潮州日报;2008年

5 张晓晶;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亚陵;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方法[N];西藏日报;2002年

7 南京 根生;“坏孩子”标签不能乱贴[N];南京日报;2006年

8 刘世红;别忘了理解学生的苦衷[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叶莎莎;别让无心伤害刺痛孩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早报记者 邹娟;基础教育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孩子潜能[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耀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2 马福;论教育介体及其对德育有效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4 韦剑;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史薇;学校教育中惩罚问题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素荣;孔子对西周贵族教育的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雷娟利;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及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9 欧阳卿;王船山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柴华丽;从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6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186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