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的博弈——当代中国德育发展趋向研究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originates from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plit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is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reason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to re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and moral learning and lifelong moral education are the breakthrough points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共同体取向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比较研究”(CDA090117)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2 郭齐勇;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05期
3 龙柏会;本校举办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黄克剑;;价值取向与文化整体——读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J];读书;1986年09期
5 陈吕洪;目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综述[J];大理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6 李振纲;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吗?——与荣伟同志商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屈良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思[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张慧彬;;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特点[J];学习与探索;1987年05期
9 黄新亚;论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陆学明;;社会·人文·审美——关于艺术本体论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宗禹;;晋国思想特征简论[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许祖华;;新时代的恋旧情结——闻一多的文化心态研究[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3 王筑生;;抓住机遇,推动新世纪的中国民族学走向世界[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于慧;;《喜莲》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5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方铭;;序[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王德华;;试论诗骚怨刺精神的嬗变[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段建海;;张载关学的人文精神[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朱光亚;李开然;;在城市的拓展中拓展传统园林艺术[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10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广玲;人文精神与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阎孟伟;寻求新世纪的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周芳;文化名家给中学生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杨蓉;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杨健民;人文的意义[N];福建日报;2000年
7 李德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8 成银生 朱庆;大学人文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N];光明日报;2000年
9 ;展望新世纪的价值观建设[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江建文(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三个“代表”与人文精神的重建[N];广西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坚;西方现代广告:商品拜物教的传教士[D];暨南大学;2000年
2 吕蕾;信息时代的有线电视[D];郑州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郑耀雄;试论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李波;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的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17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1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