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再论学校治理——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14 08:04
【摘要】: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校有利益相关者,而且与其存在交换、合作和依赖关系。如果学校与利益相关者非对称依赖,那么学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更可能属于基于市场的交换,学校与利益相关者应选择力量占优合作,双边合作治理机制应该为弱信任与正式控制组合的治理机制;如果学校与利益相关者相互依赖,那么学校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换更可能属于基于了解的交换,学校与利益相关者应该选择关系占优合作方式,双边合作治理机制为半信任与正式/非正式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如果学校与利益相关者战略依赖,那么学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更可能属于基于价值的交换,学校与利益相关者应选择结构占优合作方式,双边合作治理机制应选择强信任与非正式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机制。
[Abstract]:According to stakeholder theory, schools have stakeholders, and there are exchange, cooperation, and dependencies with them. If there is asymmetric dependence between school and stakeholders, then the exchange between school and stakeholders is more likely to be market-based exchange, and schools and stakeholders should choose power dominant cooperation. Bilater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s should be governance mechanism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weak trust and formal control; if schools and stakeholders are interdependent, the exchange between schools and stakeholders is more likely to be based on understanding. Schools and stakeholders should choose relationship dominant cooperation mode, bilater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is a governance mechanism that combines semi-trust and formal / informal control; if schools and stakeholders are strategically dependent, So the exchange between school and stakeholders is more likely to belong to the exchange based on value, schools and stakeholders should choose the dominant structure of cooperation, bilater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should choose strong trust and informal control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琦,孙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绩效体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9期

2 景思江,袁毅阳;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职工参与公司治理[J];理论月刊;2001年01期

3 杨春昌,肇英杰,杨之;关于职工持股和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年03期

4 陈宏辉,贾生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伦理管理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5 陈立勇,曾德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绩效与社会责任[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盛日;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竞争力[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7 周发兵,黄涛珍;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世权,纪成君;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析及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周清杰,孙振华;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五大疑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苏晓红,张淑萍;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之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崔宏磊;金融企业防范风险的根本[N];金融时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刘草茵;保险公司:内部治理长路漫漫[N];财会信报;2005年

4 刘俊海;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陈共荣 宋享娱;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债权人利益保护[N];湖南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丁英 整理;程必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维权关键[N];江淮时报;2005年

7 郎楷淳 编译;美国公司如何对待社会责任[N];经理日报;2005年

8 毛蕴诗 戴勇;构造三角形公司治理结构[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云龙;品牌在公益活动中提升[N];市场报;2005年

10 记者 陈雪芹;央企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引起强烈反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长发;职工持股制度(ESOP)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2 毛政发;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严武;公司治理研究: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罗青军;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王运传;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林军;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9 韩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效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宝贵;公司治理结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龙西明;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重构[D];湖南大学;2002年

3 王华伟;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黄诗华;董事会与公司治理[D];厦门大学;2002年

5 徐海霞;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6 陈向飞;管理层收购理论与实务论要[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马媛媛;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3年

8 周述荣;论公司社会责任与我国董事制度[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王宏达;企业利益相关者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10 樊鹏;现代企业绩效评估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42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42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