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学“学科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实践建构

发布时间:2018-10-18 09:56
【摘要】:教育学者在审视教育学之"发展问题"时,不仅需要"看世界"的眼光,更需要担负起"做事情"的责任。为此,教育学者必须对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完整性、连续性,以及自身作为教育学发展当事人的学科使命、学科立场等有着清醒的自识与自觉;在此基础上,将对学科的心理认同转化渗透到自己的学术实践中,借助对教育问题的深度介入,创生出超越常识水平、体现专业特色与深度的教育学理论,发出教育学独特的声音。
[Abstract]:When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educational scholars need not only the vision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doing things". Therefore, pedagogists must have a clear sense of their own independence, integrity, continuity, and their own discipline mission and position as the subjects of pedagogy development. The psychological identity of the subject is transformed into his academic practice, and the pedagogy theory, which transcends the level of common sense and embodie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pth, is created by the help of the deep intervention of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the unique voice of pedagogy is given out.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铁芳;;体制化时代的教育和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政涛;;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3 孙元涛;;论“参与式”教育研究及其价值承诺[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刘荣秀,刘铁芳;走向公共领域的教育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吴康宁;;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曹智频;解心释神:从现代新儒家看庄子的功夫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钱善刚;杜宏春;;李泽厚论现代新儒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5 王鹤岩;张志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多样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丹;;浅析人的主体价值的建构与侵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张颖慧;;古典文学教学新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朱春龙;;从文化形态史观探析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华宁;芮锦伟;;三级综合医院的中医文化建设[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安玲;;从传统京剧的衰微看艺术形态的边缘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6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状振;;中国电视经营管理工作三十年机制流变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金太军;;政治文明解析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闵仕君;;论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学建构[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格·孟和;;对草原生态文化的哲学思考[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森豪利;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日本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小燕;《论语》古今解读的差异论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慧君;论晚唐背景下的许浑咏史怀古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政涛;;论教育学的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2 高水红;“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3 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年03期

4 翟振明;价值理性的恢复[J];哲学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定初,张鸿;关于中国教育学源头的探讨——《学记》为“源头”之客观性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景;;中国教育学的学术性格[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8期

3 冯增俊;周红莉;;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2期

4 鲁洁;试论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5 李江源;中国教育学的失语与话语重建[J];教育导刊;1999年12期

6 栗玉香;实现教育学话语根本性转换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7 ;致作者[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8期

8 ;致作者[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9期

9 邬志辉;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巴战龙;;我心目中的教育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黄俊杰;;试论文艺创作的历史文化责任感[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伟;孙淑惠;赵元吉;王广虎;付东;;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之宏观视角[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徐明道;;师范学校开设“陶课”的必要性[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5 王玉中;;新课标视野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心理建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杨剑;田石榴;张园园;;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中的自我概念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毕苑;;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王彬;向茂甫;;教育学史在我国的演进和发展——学科制度建设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论坛组委会[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 文;中国教育学走过沧桑百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教育探索和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周霖;重建教育理论创新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钱婷;教育2004:描绘中国教育成长年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叶隽;对话:从“文体拓展”到“思想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韦禾 北京师范大学 檀传宝 周志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乐乐 赖配根;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教育寻找思想营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树伟;把教育作为实现文明与福祉的生活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石中英;被长期轻描淡写的一种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张向众;“新基础教育”修筑基础教育新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元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空间的再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彭艳霞;艺术设计教育之审美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阚宝朋;基于“心理建构”的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监控评价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邓婉s,

本文编号:2278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78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