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实践诉求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core link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s an activity of seeking classroom teaching benefits and transforming classroom teaching norms, "effective teaching" is instead of monotonous and dull, and various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new and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t is urgent and realistic to re-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and discuss its transformation mode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韩江萍;;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年06期
5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6 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12期
7 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复修懿范 继美前贤——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人文理念及现代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4 石伟;王石;;韩愈的“卫道”背景与实践[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冯雯;;浅析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孙立梅;;谈师范院校学生资料积累技能训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张学中;;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思想的文化底蕴[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魏伟;中国书院制度及其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段恺;;文学批评关键词“反讽”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寇金和;“学习型社会”解读[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玲;;国内中小学校本教研机制探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艳平;;试论有效性教学[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任钟印;;略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几个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徐嵘;;夸美纽斯和卢梭“适应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杨梅;;西方幼儿游戏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兆t,
本文编号:2372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7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