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科尔伯格德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20:19

  本文关键词:科尔伯格德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尔伯格 道德教育 内容 评价


【摘要】:科尔伯格作为美国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道德认识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创立了与自己理论相适应的一套道德教育理论。科尔伯格还独创了"道德讨论法",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建立了学校中的"公正团体",将道德教育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科尔伯格构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理论,形成了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这是迄今为止最复杂最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作者单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科尔伯格 道德教育 内容 评价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哲学家,也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开拓者。一、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1.20世纪50年代,美国重智育轻德育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来说似乎是一个“不需要道德教育”的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乐;;道德发展理论与生命教育途径探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冉超凤;高庆;黄梅;邢敏;杨宇;;“知行合一”在高职思政课教改应用中的实证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谭培文;;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为视角[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4 杨盛军;;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青少年网德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5 李洵;;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折射德育新路[J];中国德育;2012年03期

6 刘莉红;;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8期

7 高伟;;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新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红军;;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5期

9 张倩;;中国道德教育心理学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桑青松;;道德学习观演进及其对青少年德育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海;学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小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分层教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严黎俊;责任内化的学习环境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桂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钦锋;赞科夫实验教育思想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借鉴[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淋淋;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俊蕊;现代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金露萍;大学生社区道德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向阳;;浅论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娄先革;;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20期

3 叶晓云;;道德讨论策略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罗俊丽;;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5 李海凤;;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6 支艳赏;;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4期

7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的几点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8 钱丹慧;;品德课堂教学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4期

9 刘一聪;;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朱熹的儿童道德教育方法评析[J];教育评论;1985年03期

10 张东妮;;学校道德教育方法之展望[J];文教资料;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邵;;学校道德教育困惑的几点创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张建仁;;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之分歧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蒋红宣;;浅谈管理审计[A];三门峡市第四届自然科学论文集(2002-2004)[C];2004年

4 邱亲仁;;辞书学与双语词典学理论的新突破——读《辞书学与双语词典学探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海龙;;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道德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李永丰;何丽华;;《湖北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制工作[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付朝贵;;对高等学校实施校务公开的思考[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宗衡;邹忆怀;;关于临床教学查房形式和内容的初步探讨[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杜艳玲;郭丽娜;;浅谈对县级法人取消后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前中;从科尔伯格德育思想看学习雷锋活动[N];驻马店日报;2006年

2 特约撰稿人 张锐;KKR:奔走于资本王国的“野蛮人”[N];国际商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王金柱;科技发展:走向毁灭还是日趋光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林淼;必须从道德哲学上寻求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唐敏;儒家道德教育方法与当前素质教育[N];承德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肖莹莹;欧洲欢迎美私人股权投资[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童星(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那塔利亚·穆祖妮克(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国际项目与地区合作部主任) 胡贝特·海内特(德国达姆施达特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 徐中振(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俞厚未(上海市社联科研处) 马提那沃(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 李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茜·丹顿(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凯瑟琳·亨特 苏珊·汤姆森(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犯罪学教授) 丹·德宁(美国乔治亚大学);和谐社会论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傅蕾 译;俄罗斯钢琴家夺冠[N];音乐周报;2007年

9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次林;“三维”德目教育“解冻”智慧与情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王云 ;私人股权公司热衷“联合围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奎;死刑正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7年

4 王洪强;建筑行业政府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家付;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平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丁恩全;孙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英敏;《桂海虞衡志》的文献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平;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美林;行政执法责任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敏;生育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张虹;欧阳修记体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静;中学生物学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春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王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吕玲花;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辛\~淼;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标语口号[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7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