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内容;以丰富和深化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为保障。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8JYXM421)
【分类号】:G448
【正文快照】: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兴起,使心理学界对传统心理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即主张通过对人类自身积极力量的开发和应用,发掘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关注并构建自身积极的力量,从而有效地维护并促进健康。这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兆轩;高中生与高职生幸福感水平之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温娟娟;气质性乐观、解释风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杨宪华;中学生成就情绪特点及其与成就目标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志强;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王定升;感恩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7 王雷;河南省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娟;;积极心理学对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公安教育;2007年04期
2 苗元江;;幸福感:指标与测量[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林;;积极心理学观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J];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7 朱晓伟;;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陈中永;付海东;;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工作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苗元江;龚继峰;;超越主观幸福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涛;从消极走向积极[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瑛瑾;张丽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何爽;;网络教育对高校的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7期
3 徐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4 张倩倩;田良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构建[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5 黄珍军;;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与影响[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6 张烨;薛松;;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J];才智;2011年24期
7 张慈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齐世娟;;对多媒体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田晔;邓海顺;;高校多媒体教学实用对策[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
10 高淑艳;;高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校论文一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曹莹;;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邓丽芳;;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兰;傅安州;霍绍周;;地位·心态·角度·方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高校论文二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罗桑平措;;西藏高校心理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高校论文三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白雪;缴润凯;;试论应为大学生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由大学生频繁自杀谈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王丽;胡英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德臣;;关于高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丛;用积极心理学打造高“心”酬员工[N];工人日报;2010年
2 记者袁潮;教育部布署高校防“非典”[N];工人日报;2003年
3 记者 张琪;吴英杰与教育部及全国部分高校赴藏调研团座谈[N];西藏日报;2005年
4 董洪亮;贫困生,从家门到校门“不用愁”[N];人民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林敏;远程教育应采用“政府+高校+企业”的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3年
6 纪秀君;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数跃居世界第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龚丹韵;幸福的孩子从哪里来[N];解放日报;2010年
8 记者 朱力南;闽台教育双向交流热络[N];福建日报;2006年
9 吴振峰;信息化是一种手段[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孙刚;治理教育乱收费初见成效[N];天津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单春艳;俄罗斯教育发展对其国家竞争力影响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3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4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范健敏;高校网络教育的心理动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赵霞;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成长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波;高校入口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绥;当代中国知识失业的教育学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9 马艳秀;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10 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3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9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