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在美国:挑战、对策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课例研究在美国:挑战、对策与启示
【摘要】:课例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这一产生自日本的"舶来品"曾遭遇到源于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文化心理方面的挑战。因应各种挑战,美国国内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策略。他们所遇到的挑战及其所采取的对策,为当前在我国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课例研究 校本教研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所谓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指教师系统地合作研究课堂中的教与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的综合过程。[1]课例研究大约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兴起,但直到詹姆斯.斯蒂格勒和詹姆斯.赫伯特二人的著作《教学鸿沟》于1999年出版后才引起人们的普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严卫林;陈轶中;;校本教研:痛在何处?[J];湖南教育;2006年04期
2 徐寿耀;;构建校本教研文化初探[J];教育;2007年15期
3 奚梅萍,吴晓君;校本教研:由“骨干霸权”走向“集体对话”——由两则校本教研案例说起[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4 黄甫全;;让学校成为学习的天堂——校本学习研究引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0期
5 刘金生;人本背反是校本教研的最大障碍[J];天津教育;2004年04期
6 刘金生;校本教研的“四怕”[J];天津教育;2005年02期
7 胡庆芳;;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梁中贤;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J];外语界;2002年02期
9 陈世滨;;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小红;;美国“5C”外语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孟祥辉;;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4 侯yN,程利娜;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武铁传;;全球化对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占建青;;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异化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7 周笃宝;双语教学与语言-内容融合学习教学法[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杨茂庆;何茜;;全球化时代下比较教育学“公共空间”的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黄甫全;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10 左新荣;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社会学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钟志东;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延新;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英;文化多样性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辉;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与发展机制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常娟;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庆顺;“大汶口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琼;中国男性杂志的文化解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歌;我国当代媒介反文化倾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靖;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建红;试论文化矛盾[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甫全;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2 黄甫全;当代教学环境的实质与类型新探:文化哲学的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建;丁道勇;;课例研究及其对我国校本教研的启发[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4期
2 杨玉东;;课例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3期
3 李小红;;谈如何通过课例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3期
4 田晓霞;;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1期
5 张锦科;;基于物理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9年34期
6 李德芳;;开展课例研究 促进校本教研[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陈伟;;加强课例研究 推进校本教研[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09期
8 马晓梅;程可拉;;课例研究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核心概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9 张长征;;“师”字当头 “实”字为本——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辅导员;2010年27期
10 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玲;;国内中小学校本教研机制探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金锁;;以校本教研为抓手 以“两大工程”为载体提高校本教研水平[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坚持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逯克燕;闫新爱;;乘课改春风 促校本教研[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5 张秀环;;抓校本教研 促学校管理[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6 马桂荣;;以校本教研为载体 抓好教学质量生命线[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7 张明新;;立足自主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8 张贵春;詹雯波;;关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张守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校本教研、常规教学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如何搞好民办学校校本教研和常规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汪昌树;潘建强;罗林佳;;珠海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庆芳;《中小学校本教研热点译丛》 捕捉校本教研的热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校本教研:让课堂“动”起来[N];重庆日报;2005年
3 金忠波 首席记者 高爱华;我市“校本教研”有创新[N];牡丹江日报;2006年
4 锡林浩特市第七小学 杨军;倡导新型教学模式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5 红岩 尹鸿;辽油基础教育管理中心 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N];盘锦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小雅;10大措施做实校本教研[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胡双成;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临汾二中 罗青姣;校本教研课改成功的保证[N];临汾日报;2005年
9 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 赵新华;还要补一补“校本教研”这一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扬州市三元桥小学 沈梅 周阳;互助式校本教研模式实践[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武全;中学语文校本教研现实检讨与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向东;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3 何晓雷;民族地区校本教研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春梅;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教研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秦亚玲;Google云服务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淑琴;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昊;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石惠文;生物课例的校本教研[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向;行动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董美荣;校本教研研究范式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3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9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