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的开放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家庭教育要遵守生活中心、行而后知、民主平等、自然随机等原则。这样,家庭教育将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教育职能。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家庭教育 原则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传统教育、西方教育的精华,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它对我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2 武世龙;家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项原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赵昌武;人生光辉的楷模教坛璀璨的明星——魏书生教育思想初探[J];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S1期
5 王新忠,王铁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长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杨秀玉;新世纪教师能力浅论[J];东疆学刊;1999年02期
9 黄扬清;系统论视野下的学校发展策略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4期
10 施祖军;论新闻工作者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焕章;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淑娜;论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娜;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雄鹰;回族青少年宗教价值观社会化的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丁小斌;回族中学生的宗教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冰;当代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及其保障体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明华;从“知识世界”走进“生活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瞿骏;清末新政在地方推行之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2 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王秋霞;李兴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3 邱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德育活动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4 边守正;;时代呼唤当代陶行知[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5 何晓夏;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的道德教育观[J];中小学管理;1995年02期
6 ;陶行知语录[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7 王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J];学周刊;2011年06期
8 ;陶行知语录[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9 许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0 张圣华;;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J];基础教育;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2 刘在琳;李清华;;与时俱进的活教育——试论陶行知素质教育观的现实意义[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侯怀银;;山海工学团模式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蒋良富;;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储朝晖;;陶行知与内蒙古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钟扬;;陶行知论教育科学试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缪剑峰;;陶行知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任之强;关永平;;踏过五年“师陶”路 喜看“继陶”后来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9 程家福;董美英;;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杨克贵;;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2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河南陶研会名誉会长 王日新;学习陶行知的四种精神[N];光明日报;2000年
3 马虹;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论”[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魏华龄;陶行知倡导岩洞教育[N];桂林日报;2007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王翠竹邋汪政宣;“陶”花盛开徽苑 美德遍传天下[N];黄山日报;2007年
7 卜之;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雷振海;寻找“陶行知”[N];中国教师报;2011年
9 山东临朐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谭德云邋山东临朐教研室 刘学军;为什么我们不能蹲下身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恒川;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春喜;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列;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9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9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