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伯恩斯坦的“教育话语”概念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07 09:16

  本文关键词:伯恩斯坦的“教育话语”概念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话语 文本 伯恩斯坦


【摘要】:通过对伯恩斯坦"教育话语"的"涵义、类型、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的等话语分析,探讨教育内部课程知识生产、再脉络化及再生产过程,以说明教育作为特权化文本的形成规则,试图从教育"之内"对教育的政治性格有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育话语 文本 伯恩斯坦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阿普尔(Apple)提出:“课程……是相互竞争的种种力量之社会产物”[。1]进而他应用再生产话语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来理解,他分析的是教育与社会结构,包括种族、阶级、权力等之间的关系,描述的是课程如何再生产了阶级关系,“通过学校结构与生产结构的一种对应,学校为学生进入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黄清,靳玉乐;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徐皓;;追随与超越——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架构中的碎思[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6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吴国珍;;引出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蔡辰梅;;“我”和“我所教的课”——教师与课程的具体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9 黄清;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10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2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10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丽;城市回族社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彭凤琴;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曼;世纪之交的中日地理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小鸥;中美中学科学课程中科学史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余妍霞;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知识分配的公平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荟;对一位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年丰;王作亮;;课堂实践中的课程理解与文本诠释[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景海山;;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3 龙宝新;;论仪式文化对教师教育生活的建构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4 崔刚;张玉美;陈滢竹;;于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的第九届NOC网络教研团队之旅[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5 ;博览在线[J];广西教育;2011年22期

6 李学瑞;;厘清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7 罗国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功能定位[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年01期

8 刘东;;团队磨课——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J];新教育;2011年08期

9 仲宝根;;如何对待越轨学生[J];大众心理学;2006年08期

10 牛楠楠;;“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课题组;;让文本与学生心灵对话——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刘静;;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江滢荣;李建伟;;艺术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的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世皇;;关注写作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段刚;;中医药远程继续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三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黎明;郎奠波;邸胜男;;浅谈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的应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大伟;一个亲历者眼中的“超级教师”评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田华;莫让文本式管理束缚学校和教师[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彭光琪;防止语文课堂教学“虚化”现象[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4 江苏省姜堰市官庄中心小学副校长 丁正后;警惕课堂上的“弱视”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魏 星 朱学坤;反思课堂中“散乱的活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刘祥;新课程,,我们如何上课[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郭宏俊;关爱精神世界 构建和谐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黄荣光;校园读书生态呈现怪现状[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丁小平;尊重个性,教师的引领不能旁落[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咏梅;警惕没有个性的教参带来没有个性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于娟;基于文本的领域本体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兆t

本文编号:808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08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