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解决问题 合理化 不同类型 情感维度 消极情感 统计学意义 生活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2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之间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生活满意和消极情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P0.001),女生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1);各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负性情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呈负相关。结论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幸福水平。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解决问题 合理化 不同类型 情感维度 消极情感 统计学意义 生活满意度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XJK06BDY009) 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6QN33)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0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局限于心理障碍的消除与心理危机的处理,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人格的完善,从而实现其积极心理的培养与塑造。幸福感是走向积极心理的核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况利,兰长安,李进,张琪,杨德兰,黎雪梅,汪仲春;大学生人格特征4年动态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06期
3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井坤娟,王彦,王艳茹,王琳,甘恒志,西征;三年制高职护生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年10期
5 张柏芳;钱蔚珍;余巍;宋娟;;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及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3期
6 张彤,齐艳;医院聘用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7 王雁,梁虹,宋玉萍,孙宏伟;高护女生人格、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8 刘晓秋;解亚宁;白志军;;驻高原武警官兵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9 赵欣;;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09期
10 易利人,黄焕章,周丹,李艳嫦,韩雪珍;SARS突发事件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国志;;研究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荣;服刑人员家属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岳颂华;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华;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杨晓晖;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静;贫困大学生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6 季巧英;丽水市公务员心身反应特点及其与应激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钱丽菊;大学生平时应对与考试应对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媛;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刘晓芹;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邵华;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2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孙良民,杨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3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4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平;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南——《信息规则》[N];金融时报;2000年
2 韩志国;创业板VS主板新格局[N];国际金融报;2001年
3 记者 周敢普;联想神州数码、SUN、ORACLE深化合作[N];科技日报;2001年
4 湘雅二医院教授 张亚林 梁锋;心理健康新概念[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张宁;神经衰弱的治疗策略[N];健康报;2002年
6 冯雪 胡杰;西安刑警心理健康“大曝光”[N];人民公安报;2002年
7 ;分享经验 深化内涵[N];人民日报;2002年
8 李辛;解压ABC[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袁浩龙;爱情 为何变得如此危险[N];保健时报;2003年
10 张二虎 孟旭;从大学生应对SARS看心理健康教育漏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11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1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