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
本文关键词: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
【摘要】: 生命哲学并非指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生活的最基本问题——活着,即通过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来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教育即是为了个体的生长与发展,它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存在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在教育这项伟大而细腻的育“人”育“生”的活动中,教育技术肩负着“点化生命”的天职使命。教育技术不是物化形态(如机器、设备)的技术,也不是智能形态(如方法、知识)的技术,也不是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更不是机械的、非生命的理化技术。教育技术是由多元要素构成的,既含有技术的属性,又含有教育的属性,是教育与技术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两个层面:教育技术化和技术教育化。技术教育化是教育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技术中的反映,教育技术化使技术又转化为教育本质力量,是教育本质力量的“非对象化”,教育技术正是通过这种“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相互作用方式实现了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教育技术特殊的“技术”定位决定了它必须遵照自己的独立特性,既要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违反教育规律的技术不称其为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也是辩证的,不能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用媒体技术,就认为不是教育技术;也不能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媒体技术就认为一定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个整体的概念,各种构成因素虽然有的以独立形式存在,但是它们必须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存在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和引入在给教育技术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教育技术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如重创新轻继承、重技术轻教育等;此外,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落后的教育技术观以及教育的麦当劳化导致教育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即“凤凰现象”。由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教学媒体,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这是教育技术健康快速发展的人文大道。
【关键词】:生命 生命哲学 教育 技术 教育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34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一、论题之缘7-11
- 二、研究之域11-12
- 三、研究的方法及意义12-14
- 第二章 生命哲学与教育14-31
- 一、生命哲学发微14-21
- (一) 定义生命的困难14-15
- (二) 中西方古代生命思想追寻15-16
- (三) 西方近代生命哲学探索16-18
- (四) 生命之流的复杂性特征18-21
- 二、教育的生命哲学21-31
- (一) 教育的内涵21-22
- (二) 教育的对象22-27
- (三) 生命:教育的起点27-28
- (四) 教育者的首要任务28-31
- 第三章 生命——教育技术何以可能31-47
- 一、技术是活的物质31-38
- (一) 技术是什么31-34
- (二) 技术问题的凸显34-35
- (三) 技术中性论批判35-36
- (四) 技术:人的本质构成36-38
- 二、教育技术的生命诠释38-47
- (一) 教育技术:有形和无形的技术?38-39
- (二) 教育技术:人文学科还是理化技术?39-40
- (三) 教育技术的本质内涵40-45
- (四) 教育技术的对象45-47
- 第四章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路在何方47-62
- 一、教育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及影响因子47-50
- (一) 教育技术观48-49
- (二) 经济条件的制约49
- (三) 教育的麦当劳化49-50
- 二、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0-53
- (一) 求“创新”轻“继承”51
- (二) 重“技术”轻“教育”51-52
- (三) 网络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52
- (四) 学科?抑或是领域52-53
- 三、以人为本:树立教育技术科学发展观53-59
- (一)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53-54
- (二) 教育技术科学发展观54-59
- 四、点化生命:教育技术的天职使命59-62
- (一) 放牛班的春天——生命的交接摄养59-60
- (二) 死亡诗社——生命的“向死而生”60-62
- 第五章 结语62-64
- 一、论文研究取得的认识62
- 二、论文创新之处62-63
- 三、进一步研究的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9
- 中文摘要69-71
- ABSTRACT71-74
- 后记及致谢74-77
- 导师及作者简介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塞;;教育技术西部论坛暨东、西部教育技术院长/系主任研讨会9月举行[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2 林格;;教育在教育之外[J];教育;2011年21期
3 孙静;;教育技术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4 苏显;陈捷;张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作用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5 尚磊;;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1年19期
6 黄献忠;;谈机器人教育的发展瓶颈[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7 孟洁然;;《老子》生命思想的现代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程凤敏;刘清利;;试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0期
9 毕忠宜;;加拿大教育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蒋心亚;;生命哲学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审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全义;;再论教育技术跨世纪发展战略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建中;王应辉;;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7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成岩;;高校教育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剖析及对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荣建梅;;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泰;要言不繁的生命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马朝宏;教育技术是承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向前飞奔的一条铁轨[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李怀龙;什么是教育技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孙国庆;运用信息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美术教学[N];张掖日报;2006年
9 ;《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王德权;教育技术变革与教师素质的转变[N];贵州政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8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付粉鸽;自然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文成;甘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晶;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震;基于教育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申恩林;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29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2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