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债权类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9:22

  本文关键词:债权类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金融制度 债性 分成制 效率


【摘要】:在我国信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银行-学生"所构成的核心两主体模式不可能诞生。政府、高校主体的引入虽然可以通过"后入主体"对现存单个主体"成本-收益-风险"平衡性的改良来提升契约的总体效率,但对核心主体之间的"成本-收益-风险"的改良程度微弱,因而债性契约具有天然的缺陷,其效率改良是有限的。尽管贷款违约公示和生源地贷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但前者破坏了债性契约的可持续性,后者则是债性契约内在规定性的退化。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将是对现存金融契约进行的革命性变革,有望从根本上促进银行与学生两主体之间的成本-收益-风险的平衡性。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关键词】教育金融制度 债性 分成制 效率
【分类号】:G5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基于教育需求方的筹资机制主要包括财政机制和金融机制(窦尔翔,2008)。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财政制度已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方的筹资需要。一方面,我国财政投入教育的资金所占GDP的比例较低,还达不到4%的世界平均标准;另一方面,由于等待财政支持的受教育者基数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相诚;田筱鸿;;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社会保险整合对策[J];时代金融;2006年10期

2 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4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张景华;;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李振东;;中国经济法:技术引进与制度变迁的同构性及其自主创新[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吴艳文;基于制度和技术的产业组织协同演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9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博;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4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7 李名峰;证券监管结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熊建军;论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制度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杜尧年;二层结构与交换经济的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松;西部开发:政府政策与外国直接投资[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军;金融效率理论框架与我国金融效率实证考察[J];金融论坛;2003年07期

2 黄维,沈红;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超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罗锐;肖坚;;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贸;2006年04期

4 袁庆明;制度效率的决定与制度效率递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刘明显;制度创新与金融效率的提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6 高西有;中国金融体制的效率评价及改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7 崔译文;通过金融创新解决高等教育贷款中的困难[J];江苏高教;2003年06期

8 赵观石;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原因、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10 吕炜,肖兴志 ,王晔;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推进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长青;有效金融效率及我国金融改革实证评价[D];河海大学;2004年

2 胡慧敏;我国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兆春;浅谈《惯性,惯性的应用》的教学[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2 徐华刚;当前农村居民生活误区透视[J];统计与决策;1996年02期

3 谢振山,邸宝全;信贷资金规律与“大良性循环”[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4 李金荣;企业管理应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学术交流;1999年03期

5 魏素艳;国有企业资金紧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上海城市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张伟今;论我国融资结构的缺陷与调整[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06期

8 于振梅,雷良海;对高等学校利用资本市场筹融资若干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9 张永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通辽市农村集体组织负债的透视[J];内蒙古统计;2002年02期

10 闫梅;资产计价与收益确定[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倍源;刘清元;;依法监管 促进保险业发展[A];甘肃保险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媛媛;转债:又一融资工具[N];财经时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映宏;条款设计要具前瞻性[N];证券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映宏;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转暖有望[N];证券时报;2002年

4 张 健;可转债中可套利[N];证券日报;2003年

5 余黎黎;新转债机会大于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施波涛;管窥社保基金的投资策略[N];市场报;2003年

7 胡嘉莉;招行发债方案获批[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张文;专家理财化解可转债技术壁垒[N];中国保险报;2004年

9 顾勇;可转换债券在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作用[N];中国保险报;2004年

10 冯亚婷;信息服务产业怎样理财[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琛;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寇文红;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化:中国面临的障碍与政策选择[D];湘潭大学;2002年

3 袁仕喜;可转换债券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汪力;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马昕;房地产业融资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36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36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