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研究六十年——基于概念史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课程理论研究六十年——基于概念史的研究
【摘要】: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课程研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概念史为审视这段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由概念名称的更迭和概念内涵的变换可以发现课程理论研究在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从改革开放前30年课程研究的失语,到20世纪80年代课程研究的工程话语,到20世纪90年代课程领域的多重反思,再到进入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重建,课程理论研究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深化的过程。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课程研究 概念史 年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概念史是思想史研究的一种路向,是指通过概念的历史解析来进行思想史的研究。以斯金纳(Skinner,Q.)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认为,概念史是一条有效的思想史研究路径。因为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之中,概念会被取代或者重新定义,这种概念转换往往意味着重大的历史转型时刻,相对于对经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引;;课程论应当研究的课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5期
2 傅建明;“隐性课程”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8期
3 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4 刘启迪;;课程理论与实践创新——第六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2期
5 靳玉乐;罗生全;;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1期
6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月军;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王建;;思想品德课“商榷式”教学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汪海波;谢能刚;郭会娟;肖旺群;陈静波;;论设计艺术教育中的潜在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韩晗;;谁的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史何为?——兼谈文学“当代性”诸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祁金善;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刘敏华;中师教育50年回顾[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8 叶传星;;我国法学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纠缠[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9 胡瑞昌;;党和国家的语文政策和工作成绩不容歪曲和否定[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春田;;重讲鲁迅何以可能——兼评竹内好的《鲁迅》[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静;;文革教育经验口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四平;;21世纪初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改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葛金国;吴玲;;毛泽东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文渊;;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陈黎;;论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王金香;;论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的历史功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谈儒强;;对“文革”前十年间中学课程改革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李玉非;;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教会学校的消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高培华;;祁建华与“速成识字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刘松林;;浅析1949年至1952年党和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襄宁;葫芦岛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毕兰凤;大学生自我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万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萍;营口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陈传兵;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郑金洲;隐蔽课程:一些理论上的思考[J];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01期
3 ;《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总目录[J];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06期
4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黄清,靳玉乐;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李德顺;;生活中的“多元”与“一元”[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7 周会娟;从一元到多元: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展望[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8 张汝伦 ,王晓明 ,朱学勤 ,陈思和;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一——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J];读书;1994年03期
9 谢登斌;世纪之交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刘世民;教育功能研究的取向和视角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秀文;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娟;;民族志方法与课程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高晓清;;一部充满“为人”情怀的课程研究力作[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王莹;;加拿大中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以安大略省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张永;;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5 王洪妮;何敬东;;山东学校体育60年发展概述[J];体育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6 闫飞龙;;课程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与考试;2011年04期
7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征稿启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
8 黎学军;;“科学哲学”的独白——从苏联学术语境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裴少静;和学新;;课程决策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征稿启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苏国华;刘军;;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文化[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3 问媛媛;杨世民;;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4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臧雷振;;“精简—膨胀”循环怪圈的终结——政府机构改革60年困境再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姜美芬;;立足亲子课程研究 构筑亲子教育平台——智慧学理论在婴幼儿教育中的应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7 赵立;索琳;骆映;王宏伟;;关于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哲学反思[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刘昕;;反思我国体育课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万晓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思想意识形态中的论争与思考[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志凌;;空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建国;国家课题《闲暇教育课程研究》开题论证[N];淮安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四川省绵阳师院 王楠;从画萍果看中、日、美老师的课程文化差异[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马淑苓;文化立校的关键在于创新课程文化[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马瑜;昌吉市十小树立课程文化新理念[N];昌吉日报;2007年
8 黑龙江 王锐;网上谈课改[N];电脑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海莹;基础教育要求过“三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翟艳萍;让孩子走稳人生第一步[N];蚌埠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9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严仲连;幼儿园个性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领悟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靳璐;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高职院校课程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立杰;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孙琴干;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利;文化视野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安瑞霞;小学道德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洪鹏;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初等PGCE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费汝海;论课程自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
本文编号:841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4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