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状况与家庭功能、中学生自尊及行为问题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家庭婚姻状况与家庭功能、中学生自尊及行为问题的关系
【摘要】:目的:考查家庭的婚姻状况对中学生的自尊和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行为问题量表(BPS)和自尊量表(SES),对北京市6所中学的144个离婚家庭、75个再婚家庭以及作为对比组的139个在婚家庭的学生在这三个量表的各个维度上进行了对比。结果:不同家庭婚姻状况中,中学生问题行为(F=6.607,P=0.002)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F=3.620,P=0.028)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男生和女生中的表现差异明显;不同婚姻状况家庭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自尊的差异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尊、家庭婚姻状况和家庭功能多方面因素对于中学生问题行为有一定的解释力(Radj2=19.5%)。结论:离婚家庭中的中学生受到的消极影响最大,产生的问题行为也最多;在离婚和再婚家庭中,男生受到的消极影响显著大于女生。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关键词】: 婚姻状况 中学生 自尊 行为 家庭功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XLX001)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来自于家庭又从属于同伴群体,其行为问题的表现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家庭环境中非常突出和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是处于正常的婚姻状态,还是离婚或者再婚的状态,一方面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家庭系统的状态有决定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小云;郭成;;论中学生的自尊心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06年01期
2 李芷若;张凡;何先友;胡君盛;卢佳适;刘锦健;;家庭暴力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3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4 叶苑;邹泓;李彩娜;柯锐;;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夫真;;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红静;;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旺;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1期
4 刘曦,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5 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畲族中学生心身症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6 叶苑;邹泓;李彩娜;柯锐;;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励方;中学生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孔祥娜;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疏离感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叶娜;家庭功能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志明;自尊的结构及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翠荣;两个大学生的一天[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夫真;青少年疏离感与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康;欠发达地区中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华平;石家庄市高中生学校疏离感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琴;岳阳市正常孕妇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乔建中;论自我观念及其教育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陶芳标,张洪波,王德斌,杨善发,苏普玉,凤尔翠,许韶君,许娟,张丽英;社会文化因素对安徽省农村儿童体罚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03期
5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荆春霞,王声ng,陈青山,吴赤蓬,刘国宁;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1期
7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学生受虐待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4期
8 陈晶琦,廖巍;中专学生童年期羞辱经历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5期
9 陈晶琦;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5年04期
10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2 王富国;;中学生自卑心理障碍探究[J];学周刊;2011年14期
3 李荣菊;;中学生心理压力动因初探[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4 葛兴;王珍;;论中学生考试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5 封三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陈江波;;中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以邢台、石家庄两市中学生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同正;;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8 王双全;;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校内教育的几点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9 林茂超;;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10 戴小燕;;中学生闭锁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学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冷荣兰;;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孟秀英;;中学生386名应付挫折情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Su xiqing;陈启芳;秦安琪;;中国中学生感恩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3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5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7 李倩;花季少年“心”有多重?[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梁进峗;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白银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联邋实习生 李轻舟;心理咨询助孩子解心结[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白江宏 实习生 吴松祺;“心语小屋”倾吐青春苦闷 德育课上讨论爱情专题[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7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张琳琳;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段碧花;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中学生创造性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冶;内观法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淑敏;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博潭;中学生网络成瘾及矫正的质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6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4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