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研究
【摘要】:为衡量和比较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程度,从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四个方面,把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义务教育均衡的评价中。对义务教育均衡进行科学地评价十分重要,为此要从义务教育均衡的各个层面为其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再建立义务教育均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进行综合评价,希望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政策性建议。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 模糊综合评价 教育均衡指标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引言2003年至今,国内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从教育经济学、教育制度学、社会学、计量分析和模型建立等领域对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但是,目前对义务教育均衡进行评价的研究还不多。在学习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林涛;成刚;;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经验研究——基于浙江省普通小学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丽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中的政府高教职能[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4 崔慧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J];创新;2010年02期
5 张霞;;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智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现实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三福;;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8 彭世华;;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目标和标准研究的概念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9 谢童伟;张锦华;吴方卫;;中国教育省际差距收敛分析及教育投入体制效应评价与改进——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10 李永超;杨元飞;李奕;李小娟;宫辉力;;首都基础教育均衡性评价模型设计与实现[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玉;;县际义务教育均衡指标及其测算方法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栗玉香;;指数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效果评估的新视角——北京市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崔慧广;;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制度与政策的设计框架——基于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候玉娜;;县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研究——基于广西省十三区县初中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夏雪;;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丹妮;蒋普阳;;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应用异地互动教学系统的作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庆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刚;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乐夫;中国公有经济部门人力资本回报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智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詹国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曲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芦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中的政府责任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叶兰;广州市区域间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钟音;中美基础教育公平性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俊英;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教育;2008年12期
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督导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7期
3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J];湖南政报;2008年17期
4 任忠花;;试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年03期
5 苗长庚;张正波;朱浩记;;内乡:监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人大建设;2009年06期
6 何昕;党斌;;大力实施“联校走教” 促进农村教育均衡[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7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魅力中国;2010年02期
8 本刊评论员;;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写在对镜湖区教育均衡进行调研之后[J];教育;2010年16期
9 林以思;;好雨知时节[J];政协天地;2010年09期
10 ;托起义务教育的朝阳[J];当代学生;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期;;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考和实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张源源;;合理统筹城乡关系 促进免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蒋卫山;;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用生态观解读“教育均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陈静;熊庆宇;黄奇;;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校学生信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亚敏;;图书馆利用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蒋卫山;;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用生态观解读“教育均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王河流;方水明;;会计信息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任晓辉;;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公共政策展望——基于义务教育试点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王生利;关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N];鞍山日报 ;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世勇;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N];辽宁日报;2007年
4 田丹;辽中成创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N];沈阳日报;2007年
5 田丹 刘洋;成功为“择校热”降温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沈阳日报;2007年
6 记者 顾晓萍邋实习生 甘璐璐;12个联合校“一托二”助推教育均衡[N];石家庄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曼;教育均衡根治择校痼疾[N];市场报;2008年
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梦[N];安徽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苗家生;沈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林萍;西宁市城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青海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杨晶;基于3S技术的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静漪;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洪雷;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孔祥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新华;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鲍艳丽;县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小兵;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俊鹏;泰州市公办民助初中办学状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叶丽娜;义务教育区划及其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致贵;交通类企业的公司制改造绩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10 郭又荣;医药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5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