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比较 相关性研究 解决问题 支持利用度 负相关 正相关
【摘要】: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比较 相关性研究 解决问题 支持利用度 负相关 正相关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都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3]。李慧民对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2 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芳娥;王安辉;刘利兵;杨业兵;;某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3期
4 邵华;刘晓明;赵金波;;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应对策略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薛朝霞,梁执群,卢莉;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J];护理研究;2005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梁宝勇;“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3 梁宝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4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5 张海钟;;心理健康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实证研究十年成果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穆丽波,姜潮,刘海燕;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方面因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年04期
7 谭先明,樊西宁;COPE量表对运动员的测试与评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雪玲;SARS疫情下民众恐慌与心理应对[J];护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9 付凤珍,刘琳,郭军,李秀荣;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07期
10 余晓波,张静平,唐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5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艳娥;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建兵;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小苹;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伟;中国运动员竞赛失败应对的关联模型、影响因素及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兰;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抑郁的调查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孙越异;情绪应对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文丰;高三学生感觉寻求、应对方式与高考前消极情结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伟荣;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综合评估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2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3 韦利如;应对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陈文莉,王光状,褚庆柱;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崔小梅,郑权,吴洁;文科、理工科、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J];体育学刊;2002年06期
7 陈耕春;我国城市成年人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优化—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春燕,李文权;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9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10 刘丽,张日f;青少年应激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新新;开发智力,致志成才[J];人口学刊;1982年01期
2 赵中天;人格因素与智力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辜胜阻 ,李珍;试论独生子女的社会化[J];社会;1983年05期
4 冯哲;自我调解[J];中国健康月刊;1984年04期
5 戴忠恒;;测量的基本理论[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1期
6 杨燕宾;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7 瑞莉;;儿童内向倾向人格特征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6期
8 许金声;;人格三因素论——一种关于健康人格问题的理论设想[J];学习与探索;1985年04期
9 郑晓明;;对八十六名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心理品质的初步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10 自在;;关于求异思维与学习成绩、性别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的测验报告[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双喜;庞新光;吴建国;;招飞心理选拔测评系统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罗宗强;;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张凤琳;王振勇;;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乐瑜文;王栋;;天津市护士人格特征调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郭庆科;;心理控制源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肖海霞;;律师人格特征与个人偏好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张金彦;姚海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何昭红;;社会信息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杜拥平;;略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杨晓桦;;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怎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孟驰;北大推出人才素质测评系统[N];中国企业报;2000年
3 江苇;大学生:你健康吗[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大学生也需要心理疏导[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袁新文;师德是教师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0年
6 沃建中;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N];光明日报;2000年
7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8 记者 李德元;情志致病学说中西医有一致性[N];健康报;2000年
9 李洪;电子商务与网民素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10 美妮亚;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N];科学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铀;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研究及新医学模式的治疗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庆建;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宋星;民警人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莉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韦晓;汉语“人格”与“性格”的内隐概念及其心理结构的本土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范丽恒;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9 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50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5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