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它对关注教师研究的视角转换、重视教师自我的生存状态、检视教师能否有效参与课程变革、深化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研究、强调教师行为选择的利益维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教师 身份认同 启示
【基金】: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思潮因素的广泛而又持久的深入影响,使得诸如性别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等身份认同问题成为一个时髦而又敏感的社会问题,诚如霍尔和鲍曼所称的围绕Identity爆炸性研究。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阎光才;;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操太圣;卢乃桂;;论学校组织变革中的教师认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曲正伟;;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5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8 邹斌;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9 刘可;曾天山;;小学教师培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10 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阳静;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郎丽;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钱雨;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婷;道德共生:品德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王金元;认同——现代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秀仕;契约文化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也谈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论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艺;汤雪平;程元元;任友群;;拓展社会想象力: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研究——美国AERA2011年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2 周力人;杨玲芳;;论师生身份关系的自我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汪明帅;;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贺菲;瞿卫星;;实践研究的理论阐释遭遇复杂实践后的问题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5 崔春华;;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2010'中国德育论坛暨浦东教育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6 吴民祥;;教师成长状况调查研究——以浙江金华地区617位中师学历背景教师为样本[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7 李茂森;;论课程改革中信任的本体意义及其文化培育[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8 张青;邓芳丽;;虚拟学习社区的自组织性及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9 许嘉伟;;研究性学习呼唤教育教学新理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10 孙杰;;论文化资本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窦思荣;;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启示[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3 吕如意;;公民意识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在推广国民教育的实践与分享[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4 石红;;98级新生16PF心理测试结果分析报告[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高明祥;;考试焦虑的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晓楠;农民工子女,七成感到生活幸福[N];人民日报;2007年
2 袁 冲;换一种角度和方式评价[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高靓;回归十年,香港教育变化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张国宝;从两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说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郝峥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要把握六个原则[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改:要关注细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储朝晖;香港十年之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向明;谁决定教师的专业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关慧 整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地位仍未实现[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3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来勤;身份认同与身份挣扎[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华文健;宁波市东海区音乐教师群体的调查与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魏春艳;新课程视野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鹏;探究教学实施中的教师观念与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杨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志敏;教师评课语言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娟;课程改革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振平;教师身份的伦理思考[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8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5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