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几点建议
本文关键词: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几点建议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 抑郁症状 心理干预 几点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问题 个体生命 社会发展 正确面对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其心理健康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随着社会发展,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每年因为各种问题而自杀的人有增无减。大学生的自杀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对当今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所遭遇的心理危机,无论对于维护学生个体生命健康的权利,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 抑郁症状 心理干预 几点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问题 个体生命 社会发展 正确面对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或愉快感缺乏、动作减少为主要特征,且危害性极大的心理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若不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抑郁症就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玲,路仕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2 张玉山;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文婧;;国内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的概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 夏云;不同人群自杀态度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 汪心婷;刘贤臣;赵仲堂;贾存显;李士保;;济南市初一学生自杀意念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1期
4 石满,丁新华;军校研究生应付方式和抑郁状况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5 肖三蓉,袁一萍;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6 刘倩倩;李辉;方晓义;;云南省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与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任若鹏;;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探讨[J];天府新论;2007年02期
9 李彦章,李敏,冯正直;军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6期
10 夏云;高向华;;对不同人群自杀态度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宇;对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钱玉燕;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会明;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行为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石文娟;广州大学生自杀意念和尝试自杀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谭萍;Z大学女生自杀态度的德育考量[D];中南大学;2005年
6 夏云;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陈锟;高一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明琴;高中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薛朝霞;应对技能培训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蔡锦凤;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泽卿;自杀的概念及分类[J];华西医学;1995年01期
2 毛富强,毛光民,李洁!300070;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评价[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3 周炎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6期
4 杨宏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06期
5 刘胜江,张大均;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8期
6 金海燕,路平 ,林伟连;易发心理障碍研究生的人口学特征及其教育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3期
7 张月娟,冯凤莲,刘丽梅;抑郁与非抑郁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及满意度的差异[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8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9 肖水源,杨洪,董群惠,杨德森;自杀态度问卷的编制及信度与效度研究 (自杀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10 阳德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霞凤,忻仁娥,徐韬园;多动症及多动症伴发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1期
2 郭晋武,,佘双好;大学生心理控制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5期
3 常锦平;老年公民的饮酒问题[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4年02期
4 傅茂笋,王伯军;职业中学学生抑郁情绪及其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J];中国校医;1994年05期
5 殷炳江,荣茂昌;大学生(93级)健康心理状况检测结果报告[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高淑香,马恩龙;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测定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评价[J];大连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殷炳江,刘春蕾;2290名大学生EPQ及SCL─90测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S1期
8 许淑莲;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简单回顾与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3期
9 刘凤瑜;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状况与特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刘贤臣,杨杰,唐茂芹,彭秀桂,胡蕾;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年龄性别差异[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嘉玮;盖笑松;;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状态发展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高春霓;刘贤臣;王爱祯;胡蕾;;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行为/情绪问题对照研究[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黄宗青;吴金风;李志刚;李英良;;50例住院荣誉军人焦虑、抑郁症状调查[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张俊玲;;心理因素对人工流产的影响[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5 蔡大庆;;不同群体对离退休的心理适应[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6 李辛群;陆树良;朱水法;;烧伤病人的抑郁反应(二)——26例病人伤后一年随访[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7 陆树良;金曙雯;史济湘;胡扣宝;;烧伤病人心理应激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刘蓉华;陆树良;张寅;张奚;廖镇江;严威;张永怡;;烧伤患儿母亲的心理应激及其护理疏导[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刘淑俊;朱步东;张金芳;宛凤玲;徐光炜;;癌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调查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方军;;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华;抑郁症之根[N];中国税务报;2000年
2 廖秦平 刘朝晖;应重视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的心理问题[N];科技日报;2000年
3 肖轶;“中年剪刀轴”的无奈[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李铭远;不可忽视的老年抑郁症[N];深圳商报;2000年
5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铁路医院教授 张爱军;儿童季节性情感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老年科 于欣;应充分治疗老年抑郁[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7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骆景铭;请关注男性更年期[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涂才江;警惕产后母性抑郁[N];大众卫生报;2001年
10 张忠秋 王智;锻炼预防老年抑郁[N];人民政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兴东;CRH、ACTH、NPY和GAL在抑郁症发病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雁勇;慢性轻度应激致损伤及7-oxo-DHEA干预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5 夏薇;雌二醇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戴俊明;职业紧张评估及其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晓华;抑郁症遗传模式及其与CREB1、BDNF基因的关联和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运平;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抑郁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晶;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和受体的变化及米氮平保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丰;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2年
2 周争立;心理干预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3 曾延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东枚;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与家庭负担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王昊;竹Ⅱ对抑郁状态下银屑病患者T细胞亚群与sIL-2R水平及相应症状的影响[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7 李敬波;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亢莉;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6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6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