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在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社会支持在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性别、城乡背景、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广东、四川、河南3省的大中城市和县城的13所学校的1882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92名中学生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其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分别为(0.63±0.04)分、(1.15±0.04)分、(0.91±0.04)分、(0.84±0.04)分、(0.89±0.04)分、(0.56±0.03)分、(0.77±0.04)分、(0.73±0.04)分〕与正常家庭中学生(1590名,分别为(0.53±0.02)分、(1.01±0.02)分、(0.77±0.02)分、(0.72±0.02)分、(0.73±0.02)分、(0.49±0.02)分、(0.68±0.02)分、(0.60±0.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背景和性别因素对SCL-90多数因子无显著影响,仅性别因素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有显著影响。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观社会支持对SCL-90各因子分的方差解释量最大。结论父母离异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受到父母离异影响的中学生中,城乡背景和性别因素对其心理健康无显著影响;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的主观社会支持是比年级、父母离异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的因素。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学生 离婚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SCL-
【基金】:中国科学院生物局资助重点项目(KSCX2-2-03)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国内外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远比正常家庭儿童高,而且问题更严重[1-2]。多数离异家庭的子女体验到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悲哀等,而且很容易导致精神疾病或行为问题,甚至犯罪行为。美国一些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15%~25%需要精神治疗,其犯罪率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敏杰;中国当前的离婚态势[J];人口研究;1997年06期
2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耀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阳德华;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发展特点的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凌辉;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答会明;家庭文化氛围与儿童社会化论略[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3期
6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7 高艳华,王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5年04期
8 陈霞;马姝娟;戴美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9 吴停风;论学会交往[J];教育导刊;1999年Z2期
10 余欣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灵;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情境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慧;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D];郑州大学;2005年
3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鸿雁;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希斌;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6 孙志凤;高中生自尊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海钧;小学4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归因及归因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卫红;高、低两类社会支持家庭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2 井世洁;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单春杰;李奕;郭蓄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4 程绍珍;杨明;;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12期
5 刘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药学教育;2007年01期
6 郭梅英,阎克乐,梁会霞,魏铁军;焦虑水平与应付方式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1期
7 曾毅,吴德清;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离婚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8 戴伟民,冯淑兰,余兰琼,张生平,章星波,彭启智,朱伟,刘正荣;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SC L-90及EPQ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4期
9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康;孩子 你的心是易碎品吗?[J];家庭与家教;2005年06期
2 阿超;;一个拒绝性爱的女人[J];心理世界;2003年07期
3 王巍;;罪犯婚姻问题的咨询案例[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2期
4 余小鸣;;父母离婚与儿童焦虑[J];父母必读;1995年05期
5 章颖;;向友情索要亲情的女孩[J];大众心理学;2010年08期
6 琼林;;儿子想要变女人,该咋办[J];健康人生;2010年06期
7 渡边正吉;;“不安”“焦躁”“着急”[J];外国教育研究;1974年02期
8 袁立新;高、低成就学生的父母教育态度与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彭豪祥;试论构建科学的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秦杰;;老师亦有伤心时[J];班主任之友;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妍;向燕辉;陈红;;四川地震灾区群体灾后人格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国华;柳宝祥;李艳祥;邢淑芳;王玉霞;寇双;;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博士 梁建春;离婚后,该如何进行再婚时的选择?[N];重庆商报;2000年
2 邹莉;离婚女性的心理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雨欣;离婚女人的心理误区[N];工人日报;2001年
4 袁浩龙;女性离婚后的心理调适[N];工人日报;2001年
5 ;离婚后的心理保健[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广西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学生缘何作弊[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侯健;学生的智商与情商[N];兵团日报(汉);2000年
8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李顺如 王林英;边缘型人格障碍[N];中国妇女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吴芳和 通讯员 张灿灿;如何让大学生远离“心病”?[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热生;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3 何莉;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4 芮秀文;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2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7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