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良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的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不良品德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悖论基因” 相关因素 品德形成 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价值观念 高度重视 行为准则
【摘要】:人的不良品德的形成,既与失常的道德教育有关,也与正常的道德教有关.分析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科学认识道德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改进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不良品德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悖论基因” 相关因素 品德形成 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价值观念 高度重视 行为准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悖论现象研究”(08BZX065)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人类自从认识到需要运用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节社会生活秩序和人的行为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包含道德自我教育———道德修养),由此而逐渐形成近现代以来这样的伦理共识和道德信念:人的良好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接受道德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彬 ,张文欣;谈谈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教育的几个心理学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时蓉华;;差生不良品德的形成与教育[J];四川教育;1982年11期
3 黎民安;刘大德;;后进生的形成及其转变[J];学术研究;1982年04期
4 程斯辉;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浅谈[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刘汉云;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教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国内教育信息[J];江西教育;1987年02期
7 《心理学》自测题编写组;《心理学》自测题[J];江西教育;1987年03期
8 于素兰;;日本下松小学品德教育的安排[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7年06期
9 杨安世;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J];安徽教育;1988年02期
10 莉亚;三思而行 三思而教[J];幼儿教育;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继生;刘辉;;中职生全面素质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卢士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尹莉;;贵州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点思考——因果关系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程本洪;;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5 石中华;;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训忠;青春期的体格发育及保健[N];新疆科技报(汉);2001年
2 刘群 杨小虎;公民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N];新疆日报(汉);2002年
3 本报记者 周骅;中小学德育怎样改[N];光明日报;2003年
4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尚秀云;家庭教育欠妥会毁掉孩子[N];北京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邱海黎;要有科学的教养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李海波;浅谈新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抚顺日报;2006年
7 本报驻印尼记者 管克江;新加坡 道德建设不放松[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赵春燕邋卢雪英;州人事局 找“枪手”代考 三年无考试资格[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9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徐振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N];莱芜日报;2007年
10 罗杰;重塑心灵[N];开封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杨宏;海峡两岸中小学道德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忠信;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忆琳;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郑红莺;美国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借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邵广侠;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复兴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文蓓;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斌;学校德育的个体化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国涛;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伟国;论中学主体性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8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9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