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知识取向的投入控制和能力取向的产出控制:论经验、学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超越知识取向的投入控制和能力取向的产出控制:论经验、学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取向 能力取向 教学自身逻辑 遗忘的关系 判断力和参与能力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主要问题 经验 产出控制
【摘要】:从两个部分探讨了在欧洲和美国的现实的教育研究以及学校改革中所遗忘的经验、学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1-3)考察一个当代有待观察的趋势,即教育系统中的投入控制向产出控制的转变,指出这种转变以及两个控制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自身逻辑之间的矛盾,并借助柏拉图的"洞喻"探讨了超越投入-产出的经验、教学和学习之间的教育性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4-7)则从哲学史和科学史中发展起来的、对经验、教学和学习的不同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教学和学习的逻辑,并从这些理论的主要的方法问题来梳理被教育研究和改革所遗忘的种种关系,最后指出,培养判断能力和参与能力是公立教育的任务。
【作者单位】: 德国洪堡大学教育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知识取向 能力取向 教学自身逻辑 遗忘的关系 判断力和参与能力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主要问题 经验 产出控制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从投入控制转向产出控制?教育系统控制中的一种既过时又不现实的转向教育系统的控制是否真的要从传统的投入取向转向产出取向,这是当前德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里的投入控制是指通过规定学生在学校应该获得什么样知识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来对教育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肯;亚里士多德[J];教育科学论坛;2004年03期
2 罗群;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比较及影响[J];求索;1986年04期
3 林炳熙;哲学家眼中的文学艺术——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分歧[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4 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作为存在的存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5 王琦;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之差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4年06期
6 杨梓根;;正面认识亚里士多德[J];物理教师;2006年12期
7 倪健民;略论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J];浙江学刊;1983年01期
8 张套锁;评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和“偶性”的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陈锐;亚里士多德的知识理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陈也奔;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J];求是学刊;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文海鸿;张利芳;;亚里士多德的特称和不定称刍议[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探析及其当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席升阳;;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说[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5 毕富生;刘爱河;;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观评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曙红;蒋冬梅;李映兰;刘正良;严其明;冯梅;李亚平;;用柏拉图分析“三查七对细致奖”的结果[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郝刘祥;;中世纪希腊科学的传播及其与宗教的关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高秉江;;亚里士多德contemplation的宗教层面[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宋文滇;;试论当前重点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陈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浅谈[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德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N];学习时报;2003年
2 王渝生;“人类导师”亚里士多德[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雷思温;“万学之王”亚里士多德[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施瓦宾;从亚里士多德到麦克林托克[N];科学时报;2009年
5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王路(清华大学哲学系);永远的柏拉图[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宋斌 南开大学哲学系;“人间”取象与类逻辑: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的核心要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唐文佩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与近代西方科学的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周永生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生 胡亚多;学生的快乐是一种学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丽君;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艺术经验[D];山东大学;2005年
8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刘同辉;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香花;重读亚里士多德之德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3 周雯;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卫伟;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玉鹏;论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的形式问题[D];四川大学;2003年
6 段凤华;柏拉图国际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杨军;弗雷格求真思想的启迪[D];山西大学;2006年
9 赵晶;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观[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吕振;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德观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2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6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