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开放:教育研究方法范式的转换
本文关键词:从封闭到开放:教育研究方法范式的转换
【摘要】:我国教育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研究方法的范式,二者存在着矛盾与竞争,尤其表现为主张实证研究的学者往往反对思辨研究。其实,将任何一种方法范式的合法性强调到极端,而拒斥其他的研究方法,都是片面的。封闭的教育研究方法范式不仅会限制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学术视野和学术创新能力,而且往往会导致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甚至研究结论被局限在其方法所允许的比较狭隘的范围之内。因此,教育学术界应当超越封闭的方法范式,以实现以下三个转向:从封闭到开放,从控制到解放,从霸权到民主。只有如此,教育学才可能充满活力、具有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研究方法 范式 封闭 开放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范式(paradigm)是托马斯.库恩使用的科学哲学术语,它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1]157、“一个子集”[2]288。本文将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范式”概念,来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家雄;;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2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4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9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10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民强;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红仔;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黎明;课程资源信息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向海英;;差别性 创造性 对话性 过程性——后现代视域下我国幼儿教育的应然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朱家雄;;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赵振国;;从质量话语到意义生成话语的转变——园本教研与传统教研的生态学视角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雪;;浅谈比较教育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2 迟艳杰;陆有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与时代的互动[J];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许锡良;;名人传记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4 詹艺;汤雪平;程元元;任友群;;拓展社会想象力: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研究——美国AERA2011年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5 ;《江苏教育研究》2011·7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6 李静;张蕾;;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7 颜雯;;浅析博物馆网络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8 吴娇;戴仙凤;;学习风格研究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9 唐兴霖;任鹏;;转型社会的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学习论坛;2011年07期
10 ;《江苏教育研究》2011·6B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情;;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五中心理教育课题组;;教育行动研究:由被动科研走向自主科研——南京五中心理教育研究的转向[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曹淑江;;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教育科研课题的设计与实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何志均;;民办教育是教育经济学应特别关注的领域[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严;教育研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张亚平;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庆祝建院20周年[N];海南日报;2009年
4 李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繁荣背后的四大精神失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茂;把教育研究放在显微镜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尚志鹏;市老区教育研究会确定今年支教重点[N];三峡日报;2008年
7 王喜旺;谈教育研究中的四“通”[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兆t
本文编号:986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8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