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教师话语建构

发布时间:2017-10-11 06:12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教师话语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 教师话语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教师话语的理想诉求首先应该创设师生交往的"理想话语情境",其次要建立师生交往的主体间关系,最后要构建师生合理交往的空间与平等对话的规则。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 教师话语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一、交往行为理论及其“理想话语情境”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Habermas)整个话语理论的基础,它不仅为话语民主和话语伦理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还提供了参与话语民主决策的途径。所以,深入地分析和把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本质意义,是探究其话语民主与话语伦理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少青;;从言语交际角度看《暗示》的人物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刘红梅;陈潇;;浅谈汉语方言词汇与汉民俗文化[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动物词位派生义项的系统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孙欣;张晓梅;;语用含糊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梁建华;侯亚彬;;论“快餐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影响[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况雨霞;;民族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与文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8 龚北芳;;东北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杨业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及其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郭万升;;宋代苏州的造船业考察[J];船电技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徐时仪;;略论汉语字与词的互动[A];“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8年

3 钟菲;白葵阳;;语言文字与文化的视野融合——瞿秋白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童莉;;基于生本对话的数学教科书设计[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桂芹;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胡兴华;软件技术的哲学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姣姣;实践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新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邓伟龙;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文东;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的正义共识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江涛;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德波;“意”范畴衍生中的三个向度[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吉珍;现行简化字常用记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宇;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游泳课程“对话”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戴小芳;汉英“山川类地名”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洁;竹词语及其修辞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史未佳;中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言语表达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珂;国产情景喜剧地域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韩笑;东北电视剧对东北文化的传播[D];吉林大学;2009年

8 洪晓静;从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之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李慧;“有A无B”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学;2009年

10 赵倩;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再林;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J];世界哲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四林;哈贝马斯思想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陈红梅;;主体·沟通·共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专科思想教育漫谈[J];文教资料;2006年12期

3 黄志芳;;解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洪波;;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李曙新;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曾海;存在哲学视野中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另一种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居丽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晓晴;吕翠微;;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人际和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潘月洲;;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马丁·贝克·马图斯蒂克;陈旭东;汪行福;;卓越人生与批判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姚大志;;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马珂;;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建构——争论及其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10 王守昌;;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国家干预论与技术统治论[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张文涛(人民大学清史所);哈贝马斯[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赵汀阳;乌托邦还是乌托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胡润忠;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8年

5 记者 程增宾;哈贝马斯来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多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郁振华 刘静芳;综合的心灵——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哲学家 哈贝马斯 Jrugen Habermas[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潇潇(记者);四月 哈贝马斯:见证“丑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吴冠军;政治哲学“二巨头”[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中山大学教授 王晓升;“事实性和有效性”似乎更准确?[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程德文;法律的商谈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6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7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汪怀君;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杨淑静;重建启蒙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永梅;第二语言课堂教师话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学敏;论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凌坤;教师话语及其对学习者输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青龙;哈贝马斯主权终结思想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杜晓冰;口语策略教学中的教师话语优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鹏程;大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促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颖;论交往行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蒋宇红;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明文;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0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10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