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模型——双环模型
本文关键词: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模型——双环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同一性状态 状态模型 双环模型 同一性维度 承诺 青少年 探索过程 实证研究 自我关注 研究者
【摘要】:自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以来,它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Marcia提出的同一性状态模型。随后的研究者Luyckx等人不断整合和改进状态模型,并结合自我关注领域对反思型自我关注和沉浸型自我关注的区分,提出了双环模型的理论。双环模型理论认为,广度探索、深度探索、沉浸探索、做出承诺和认同承诺五个维度构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两个环——"承诺形成环"和"承诺评价环",两个环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动态的交互作用,其结果造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6种状态:达成,早闭,沉浸延缓,轻松混淆,扩散混淆和未分化。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状态 状态模型 双环模型 同一性维度 承诺 青少年 探索过程 实证研究 自我关注 研究者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研究群体发展计划资助 2009-2010年度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规划项目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青春期发展的核心任务。根据多年观察和临床实践,Erikson描述了青春期后期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危机,即同一性危机。他认为青少年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整合童年时期的认同(identification),使自己获得一种连续感,同时与社会建立互惠的关系。如果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朋举;罗乐;胡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王树青;陈会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3 张建飞;王振宏;杨哈韬;;同一性地位理论及其扩展模型[J];心理学探新;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坚;大学生存在焦虑、自我同一性与焦虑、抑郁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炜;军队综合大学本科学员自我同一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张艳萍;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问卷编制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2 马向真;;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蔡璐;;从自我同一性视角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J];社会工作;2006年10期
4 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5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6 刘晓红;虚拟环境下机械产品建模方法的研究[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7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刘红丽,陈敏;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J];教育信息化;1997年12期
9 高嘉陵,胡宇平;烟台微观分析模拟模型的人口状态模拟[J];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06期
10 汪冬,韩玉民,张红福;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秀兰;胡小芳;盖国胜;;实际过程中球磨机研磨介质运动状态研究[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树起;杨绍普;潘存治;郭京波;;磁流变阻尼隔振系统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喻志虎;杨放春;;一种解决智能网多业务触发问题的方法[A];200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陆宇;高盂秋;赵伟杰;王彬;马丽萍;朱莉贞;;结核分枝杆菌ICL、Acr及85B mRNA在持留状态表达水平的研究[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科俊;王克成;李国斌;李殿璞;;使用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动态系统辩识的结构和可行性研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贾明海;王同孝;马如坤;;动态系统的故障数据探测法[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陈孝杰;史元春;龚伟;;显示表面上基于双摄像机的双笔同时定位[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8 朱立光;曹立军;;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保护渣渣膜状态的数学模拟[A];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朵灏;钟章队;;GSM-R网络中GPRS智能网实现方案[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彦平;郭令忠;徐心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一般形式化描述[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革军;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创新之作[N];金融时报;2007年
2 石奇义邋李景浩 王正春;优化信息潜力开发机制[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钟华;我国人机双向协同翻译实现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雷晓燕;三维弹塑性,弹粘塑性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数值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1989年
3 杨秀华;预测滤波技术在光电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宋一兵;计算机生成兵力中智能体技术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周成;结构性土的本构描述与数值模拟[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6 胡小建;ABDIDSS环境下多Agents之间协作与近似推理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马琳;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红土强度增长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郭庆;多Agent系统协商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索格罗;网络传输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李仲侠;智能网业务冲突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2 吴宏;基于LSC的模型检验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邱莉榕;支持创新概念设计的多Agent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丰丽军;公路汽车视觉导航中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5 韩晓宁;飞机钣金零件多态模型几何信息定义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信永达;基于现场总线的工业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红普;基于多Agent的水下机器人通信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吕海薇;基于信号流图法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新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成华强;CTI智能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博;水下目标被动跟踪系统的建模和滤波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5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1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