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李鸿章与直隶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12 16:02

  本文关键词:李鸿章与直隶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李鸿章 直隶 文教 近代化 学堂


【摘要】:摘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李鸿章及其幕僚在直隶发展文化教育的情况,以及对直隶文教近代化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直隶学风转变的前提。直隶学风的转变有两个前提:一是李鸿章网罗大批文人于直隶;二是李鸿章等人文教观念的近代转型。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后,重视对文人的罗致,逐渐地在其周围,也就是在直隶汇集了大批文人,这些文人或是直接参与、或是被李鸿章荐举为直隶地方官而间接从事文教建设。李鸿章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而且作为地方官的文人也能够尽职尽责,从而在客观上为直隶文教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才保障。更重要的是李鸿章等人的文教观念正处于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一、兼通汉宋,以义理之学为先。这一观念由曾国藩提出,而主要体现于他的《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中,因而在直隶文教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二、突出实学,改革科举制度。突出实学是对科举制度的偏离,而李鸿章、吴汝纶等人则直接提出了改革科举甚至废除科举的主张,李鸿章最初是指斥章句试帖,主张改革科举制度,也曾有过废除科举的言论,但他的基本观点是变通。吴汝纶抨击科举制度较晚,但其主张却极其鲜明,即废除科举。三、讲求西学,培养新式人才。由于对科举制度弊端有充分的认识,李鸿章、吴汝纶等人大力倡导西学,以图培养适应于时代需要的人才。这些文教思想虽然不能严格区分先后,但却体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况且它们都曾在直隶的文教建设方面得到具体运用,从而为直隶学风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则是对新式学堂教育的论证。李鸿章的学堂教育思想开始形成于同治二年(1863年)的《请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折》,而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筹议海防折》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李鸿章在直隶建立的军事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是他学堂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这些学堂在学生的招收、教师的选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更加明显的近代属性,成为直隶近代学校的萌芽,正如现代人所说:“洋务运动虽然成效不佳,但在此期间培养的一批新式人才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中许多人被李鸿章招到直隶和北洋任职,在直隶早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李鸿章及其幕僚在直隶进行文化教育建设的研究,揭示了他们在直隶文教近代化方面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结论是:李鸿章是清末直隶文教发展的推动者,他直接促成了直隶文教近代化的开端。
【关键词】:李鸿章 直隶 文教 近代化 学堂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9;K25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导论9-11
  • 一、李鸿章与直隶学风的转变11-28
  • (一) 李鸿章网罗文人于直隶11-15
  • (二) 李鸿章等人文教观念的近代转型15-28
  • 1. 兼通汉宋,,以义理之学为先15-17
  • 2. 突出实学,改革科举制度17-21
  • 3. 讲求西学,培养新式人才21-28
  • 二、李鸿章与直隶的新式学堂教育28-39
  • (一) 李鸿章学堂教育思想的由来28-32
  • (二) 李鸿章在直隶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点32-36
  • 1. 各学堂的办学模式基本相同,而有别于传统教育32-34
  • 2. 李鸿章所创办的学堂带有较强烈的军事色彩34-35
  • 3. 李鸿章为学堂学生争取到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35-36
  • (三) 李鸿章对直隶新式教育的贡献36-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克周;;略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7期

2 王泰来;郭冬;;晚清图画明信片纪事之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集邮博览;2011年07期

3 邓亚骏;;被“埋没”的大器之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4 陶欣欣;;李鸿章外交思想述评[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5 萧潇;;曾国藩三千步识人[J];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11年Z2期

6 田丽君;;李鸿章海军教育实践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7 李庆鹏;;浅析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的限教主张[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苑青;;课余一笑[J];青苹果;2003年10期

9 王莲英;;张荫桓与甲午中日战争谈判探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任世江;;洋枪队是清政府的雇佣军[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建娣;;李鸿章平捻政策出台前后[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关威;;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方民镐;;19世纪70年代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和李鸿章的对日认识[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戴东阳;;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7 玛丽.B.兰金;李云;;《李鸿章评传》——书评[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8 翁飞;方英;;《李鸿章全集》(新编)编纂工作及资料的爬梳与研究[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9 孙世岳;;李鸿章与欧洲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鹏;;论李鸿章对清末海军近代化的影响[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瑞敏;李鸿章背信杀八王[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记者 李陈续;李鸿章享堂在合肥开放[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驻京记者杨瑞春;孤独的李鸿章[N];南方周末;2003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甘险峰;李鸿章的最后七年[N];深圳商报;2003年

5 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副馆长 吴胜;红顶徽商李鸿章[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雪珥;李鸿章广东任职重拳“打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7 翁飞;李鸿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N];北京日报;2003年

8 艾枫;秋风宝剑孤臣泪(15)[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孙明;评说李鸿章[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余仁杰;是小说,更是历史[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孙f ;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邵建;郑观应社会关系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马金华;外债与晚清政局[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宇;晚清李鸿章外交策略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3 张晓飞;李鸿章与直隶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钟鸿昌;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林红英;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俊华;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D];河南大学;2004年

8 戴仕军;李鸿章治理直隶省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建章;李鸿章家教刍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延开;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1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