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场认知方式 文章标记效应 共同策略假说 策略转换假说 质量性假说
【摘要】: 网络学习逐渐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面对信息膨胀的网络信息,读者能否识别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能否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是阅读活动的关键。在文章中,作者为了突出某些认为重要的内容和结构,会使用一种技巧,即运用标记。文章标记指那些不给文章增加任何新信息,但可以强调某些语义内容和结构的词组或短语。研究表明,标记会促进读者对阅读信息的保持和理解,称之为文章标记效应。 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文章标记对不同场认知方式的读者阅读文章存在不同的影响,认知方式的确是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这些场认知方式对于文章标记效应的作用机制是怎样运作的,以及文章标记效应是否促进不同场认知被试的保持和理解,是否支持质量性假设等问题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探究和解释;对如何利用文章标记的研究成果来指导网络课程学习材料的设计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关于文章标记效应的作用机制和表现形式问题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研究者必须运用实时加工技术才能对加工机制的两种假设做出有效的区分;在表现形式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数量性假说更适合衡量回忆量上的增加效应,质量性假说更适合衡量标记的结构迁移效应。本研究认为文章标记究竟是表现在回忆量上的提高还是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除了与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认知方式,年龄等主体因素相关外,还与文章的长度、类型、文体、组织形式等有关。基于这样的背景,本实验通过对阅读者进行认知方式的分类,并运用眼动仪这种实时加工技术对文章标记的作用机制和表现形式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共同探讨文章标记对不同的场认知方式被试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索场认知方式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 第一个实验考察在网页阅读文本中三种常见的微观标记(加粗、下划线和加注红色)对被试的影响程度。 第二个实验是将选择出来的被试分别再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阅读同一篇文章的三种版本:宏观标记、微观标记和无标记文章。本研究的假设如下:(1)不同场认知方式被试受文章标记的影响不同。对外在参照物具有较大依赖倾向的场依存被试受益于文章标记的程度大于场独立被试。(2)不同场认知方式阅读文章的作用机制不同,场独立被试不受标记的影响,支持“共同策略假说”,而场依存被试支持“策略转换假说”。(3)微观标记比宏观标记及无标记更能够促进不同认知方式被试的迁移测试成绩,符合“质量性假设”。(4)文章标记不会增加信息的总回忆量,不支持“数量性假设”。经过研究证实,本实验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微观标记对不同场认知方式学生的影响不同。表现在:场独立型学生在阅读有无标记的文章时无太大变化,不受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场依存型学生受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很大,在标记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都并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文章中宏观标记和微观标记对文章信息的加工和回忆影响是不同的,即两种标记效应不同。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通过利用宏观标记建构文章的主题信息和结构表征,指导文章主题信息的回忆;读者通过利用微观标记识别文章中重要的难点的具体内容,建构具体信息的表征,并以此表征指导文章具体信息的回忆。 3、文章中宏观标记和微观标记都会对其他从属信息产生抑制作用。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读者通过将过多的焦点集中到被标记的内容的保持和精加工,从而抑制了对其他从属信息的加工和理解,存在交易效应。 4、微观标记能够促进问题解决的能力。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标记,即加注微观标记,读者通过识别微观标记,从而对标记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的加工使得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读者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场认知方式 文章标记效应 共同策略假说 策略转换假说 质量性假说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文献背景与问题10-22
- 1.1 文章标记的概念界定与分类10-11
- 1.2 文章标记对文章阅读理解与保持的影响11-13
- 1.2.1 标记在引导注意方面的作用12
- 1.2.2 标记对组织知识加工过程的引导作用12-13
- 1.2.3 标记在整合知识加工过程的引导作用13
- 1.3 文章标记效应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的研究13-16
- 1.3.1 文章标记效应的表现13-15
- 1.3.2 文章标记效应的作用机制15-16
- 1.4 影响文章标记的主客体因素16-20
- 1.4.1 阅读能力与文章标记效应16-17
- 1.4.2 认知方式与文章标记效应17-19
- 1.4.3 文章长度、主题组织方式与文章标记效应19-20
- 1.4.4 文章标记量与文章标记效应20
- 1.4.5 标记类型与文章标记效应20
- 1.5 国内外文章标记的眼动研究20-22
- 第2章 研究构想22-29
- 2.1 问题提出22-24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4-26
- 2.2.1 研究方法24
- 2.2.2 技术路线24-25
- 2.2.3 研究特色25-26
- 2.3 研究目的26
- 2.4 研究假设26-27
- 2.5 研究意义27-29
- 第3章 常见三种微观标记效应的比较实验29-36
- 3.1 实验目的29
- 3.2 被试29
- 3.3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29-30
- 3.4 实验过程30-31
- 3.5 实验结果31-34
- 3.5.1 眼动模式及其对各项回忆成绩的Oneway ANOVA检验32-33
- 3.5.2 标记区从属信息与无标记区从属信息差异比较33
- 3.5.3 阅读文章的热点图33
- 3.5.4 瞳孔直径变化33-34
- 3.6 小结34-36
- 第4章 场认知方式对文章标记效应影响的眼动实验36-46
- 4.1 实验目的36
- 4.2 被试36-37
- 4.3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37-38
- 4.4 实验设计38
- 4.5 实验过程38
- 4.6 实验结果38-44
- 4.6.1 各组被试在文章阅读中不同信息的结果39-40
- 4.6.2 不同认知方式被试在三种文章中眼动模式的统计分析40-42
- 4.6.3 不同认知方式被试的回忆信息结果的统计分析42-43
- 4.6.4 不同认知方式被试的解决问题能力的统计分析43-44
- 4.7 小结44-46
- 第5章 讨论和展望46-54
- 5.1 研究结论与分析46-53
- 5.1.1 标记对不同场认知方式被试的影响46-48
- 5.1.2 标记对各类信息回忆的影响48-51
- 5.1.3 场认知方式对各类信息回忆的影响51-52
- 5.1.4 研究的启示52-53
- 5.2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53-54
- 参考文献54-57
- 中文部分54-55
- 英文部分55-57
- 附录57-75
- 附录一 网络文本阅读重难点标记问卷57-58
- 附录二 三种标有不同微观标记的实验材料及其命题分析58-61
- 附录三 认知方式图形测试61-69
- 附录四 宏观标记阅读文章69-70
- 附录五 微观标记阅读文章70-71
- 附录六 无标记阅读文章71-72
- 附录七 文章命题分析72-74
- 附录八 迁移测试题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阎国利,白学军;文章标记对阅读信息保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3期
2 蒋东兴;张继才;罗念龙;;高校网络教学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4年09期
3 郑薏苡;提要位置对阅读信息保持的影响[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万云英,王晓非,张卫,李峰;主题句对儿童独立阅读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4期
5 万云英,李淑湘;文章标题在中学生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的实验[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04期
6 何先友,莫雷;文章主题的组织方式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7 宋广文,李寿欣,王新波;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8 崔磊;王穗苹;赵娟;杨晓映;;不同结构文章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9 张大均,余林;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阅读理解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10 何先友,莫雷,张金桥;文章主题论述长度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燕;认知方式与阅读水平对文章标记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1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