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效能:缄默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关键词:榜样的效能:缄默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榜样的效能 缄默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中榜样示范存在着诸多误区,促进榜样教师的缄默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并获得共享是实现教师榜样的效能的重要途径,具体策略有:鼓励反思榜样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来唤醒重视榜样教师个人缄默知识的意识;通过引导榜样教师运用教育叙事策略来明晰自己的缄默知识;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加强榜样教师缄默知识的挖掘。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关键词】: 榜样的效能 缄默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基金】: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作为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在现实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榜样示范作为一个特别的对象受到教育决策者和实践教师的双重关注。如何让榜样示范真正发挥其效能,是教育实践中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东生;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程志超,张敏;基于知识的沟通方式有效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罗维振;以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4 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曹菱红,姚纬明,房小琳,魏继红;WTO与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8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丽;魏向清;;内隐学习特征研究对英汉学习型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邓如陵;;坚持教育创新,走专业化之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晓燕;西部农村中小学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美凤;信息时代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反思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王新民;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毛天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申保华;优秀语文教师的阅读生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美玲;数学学习中的生成性知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攀峰;试论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伟敏;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凯;陈琳;;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获得缄默知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汪明;;远程教育中缄默知识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蒋茵;;班主任个人知识的解构与重组——浅谈班主任默会知识[J];中学教育;2003年06期
4 范洁梅;陈振华;;教师专业化:基础观念的变迁及其实践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5 王伟娟;;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 陆安;内外迁移是通向智慧教学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周作宇;教育学者的阅读史及其知性生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周作宇;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曲天立;教育科研:境界要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褚宏启;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尹坚勤,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师,在对话中激扬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燕;缄默知识视角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新民;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罗丽君;教师的缄默性教育观念及其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俊;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翠莲;缄默知识、传统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济南大学;2008年
6 王东娜;缄默知识观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蔡慧燕;缄默知识视角下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志平;个人知识与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栾新蕾;缄默知识视野下的操作学习[D];扬州大学;2011年
10 杜开飞;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知识观检视[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6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3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