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教育
本文关键词:走向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机械教育 有机教育 后现代教育 第二次启蒙 怀特海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摘要】:现代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本来应该令人乐知、好知的"百年树人"的教育却演变成"百般害人"?从后现代第二次启蒙的立场出发,在诊断了建立在第一次启蒙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缺陷,特别是剖析了它的机械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教育,这是一种有根的、整合的、和谐的、容他的、感恩的、创新的和审美的教育。它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教育,虽然与现代工业文明格格不入,却回应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呼唤。因此,它注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单位】: 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
【关键词】: 机械教育 有机教育 后现代教育 第二次启蒙 怀特海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G40-012
【正文快照】: 一、现代教育怎么了自1897年废除科举制度以来,实现教育现代化或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百年来中国教育家的一个主要梦想,也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尽管有识之士一直在大声呼吁:“现代化不是西方化,教育现代化不等于教育西方化”,[1]但在中国的现实是,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阚阅;;教育全球化:和谐·差异·共生——第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李培根;;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 张俭福;无根的教育:学生自能发展的戈壁[J];现代校长高参(吉林教育B版);2005年Z1期
4 赫尔曼F.格林,王治河;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J];求是学刊;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师大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N];人民日报;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伯兴;;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辩证法例谈[J];爱满天下;2006年04期
5 毕明生;;职教视野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再认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郭翠菊;;论教师教育中教育学教学的“史·思·用”三维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赵焱;;和谐理念与当代中国外交[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朱忠祥;童政权;李有林;;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星;;《史记》与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姜根龙;;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崔玉婷;;梁漱溟、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敖木巴斯尔;;蒙古族自主创新教育研究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趋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张联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摭谈[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张予红;;如何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化学课堂[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晓勇;;对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A];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俞建华;;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9 尤敬党;张凤鸣;;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论纲[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10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辛娜;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发展成就学生未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敏;职高单招班语文课前预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颛孙伟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存新;中职工科专业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桂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煜;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人格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喜亭;再谈“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2 李培根;;谈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亚秋 才敬素;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教师培训机制的思考[N];辽源日报;2010年
2 杨明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追寻[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姜冬根;后现代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教师是课程的主人有义务建构“自己的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田曦;民主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杨启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角色变革决定创新人才涌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新民;基础教育改革渐变论[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传昌;全球化背景下的后现代教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静静;基于后现代教育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敖红英;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探讨[D];河海大学;2006年
4 刘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婷;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6 苗小军;教育即对话[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吕新华;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茜茜;论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重构[D];河北大学;2009年
9 石娜;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王关群;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5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4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