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小学教育、社会教育均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抗战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教育事业
【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09B001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陕甘宁边区原是一块文化荒漠,教育事业十分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党组织和革命政权的建立,落后的教育状况有所改变。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后,特别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边区政府的努力下,边区的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锋;;论抗战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江静;;陕甘宁边区选举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7年06期
3 王桧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抗日战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4 李秉奎,冯小丽;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西部开发比较研究[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5 庞广仪;谷加恩;;试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农民特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郑立柱;;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三农”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焦以爽;;论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民众经济动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刘伟;;论抗战时期毛泽东财政思想的科学内涵[J];党史文苑;2006年24期
9 李凌宇;革命根据地政权体制的演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9年06期
10 周勇;;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新中国政治制度研究论纲[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戴小明;;董必武民族法制思想述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付春;任勇;;民族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3 高磊;《讲话》的发生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炜达;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张正光;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俭;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莉莉;群众组织与抗日根据地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耿磊;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赵艳;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保障事业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5 高晶巍;国共两党抗战纲领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朋涛;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1937-1950)[D];西北大学;2009年
7 崔延力;延安时期中共领导集体与陕甘宁边区建设述论[D];西北大学;2009年
8 张彬鹏;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及其社会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9 刘薇;陕甘宁边区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刘永莉;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工作人员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9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