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测量:框架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7-10-30 08:41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测量:框架与途径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评价 课程测量 课程的结构模型


【摘要】:课程测量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前提与基础之一,但由于课程体系自身的复杂性及诸多特点,使得对其量化比较困难。在借鉴国外课程量化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通过对课程的分层研究与分析,初步建立了我国课程量化的框架和指标体系。框架确立了以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和校长分别作为课程目标、潜在的实施课程与实施课程三个层面的量化点,以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整个课程系统的效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对应的量化途径与方法。通过对课程的量化,保证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能为课程改革、教育决策等提供更多的有力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课程评价 课程测量 课程的结构模型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09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07年度重大招标项目(2007JJDXLX257)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英国国家质量局、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主持的PROM/SE(Promoting Rigorous Outcomes in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项目等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凌艳;辛涛;董奇;;矩阵取样技术在大尺度教育测评中的运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施良方;课程定义辨析[J];教育评论;1994年03期

3 高凌飚;课程与教学质量监控——英国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4 高凌飚;英国基础教育质量管理的考察报告[J];学科教育;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4 赵小青,孙凤梅,宋敏,王立华,李为人,潘进;大学物理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赵景春;;构建教师行动教育中的实效性课程体系——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刘育锋;论职业导向的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模式──美国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9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10 阿艳芳;;重新审视“生成与预设”、“一元与多元”——从泰勒原理、课程改革谈起[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洁;;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的建构[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伍玲婵;汪洋;曾垂凯;;新时期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目标定位探析——以新东方教育集团为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凯文娟;;基于泰勒原理的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浅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岩;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宫成刚;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陶振琴;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红梅;“教”与“练”的有效管理[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红;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高凌飚;英国基础教育质量管理的考察报告[J];学科教育;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伟;;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刘玉莲;科学发展观下高校课程改革之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3 蒋亦华,开卫华;宏观视角下的现代中小学教学管理探究[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4 李青;;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5期

5 李莉;;职校课程管理刍议[J];理论界;2009年12期

6 邢文骏;;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及课程评价改革初探[J];英语教师;2009年01期

7 任爱珍;;基于课程质量观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4期

8 唐花清;李大春;;素质教育下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9 张筱良;;课程支持视阈中的地方高校课程评价与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秦福利,张伟刚,莫建文,杨胜,李秀敏;地方工科院校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西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平;潘海波;方昕;陈建中;;大学化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尹光福;林江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材料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马小军;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小军;张丽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邓洪亮;;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与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王雁凌;张粒子;麻秀范;;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经济类课程的思考[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张忠厚;方少明;李亚东;阎春绵;张治红;何领好;;地方二本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课程体系的改革[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许艳华;;《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9 韩艳;秦焕美;关宏志;邵芳芳;;轨道交通课程体系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吴淼;李闪;张光宇;;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潮州市金山中学 黄树烨;高中音乐课程评价初探[N];潮州日报;2010年

2 宋时春;课程评价不止是测验分数[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肖玉华 卢惟;构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0年

4 记者 朱振岳;构建少儿校外教育课程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徐少虹;国际化软件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启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6 董康;无锡应急避难教育进中小学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廖镇卿 丛峰 熊芊 李挥;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再创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中国科技大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现代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梦;课程评价如何走出困境[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一丁;课标教材培训深入课程评价层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俊峰;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朱飞;我国展示设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淑惠;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捷;高校课程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白静敏;中学语文教育评价在新课程中的具体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路军;高等学校课程评估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唐旭;论多元智力理论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敏;我国大学本科课程评价发展状况及其改进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呼宇;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恩德;初中物理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生评价部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以娟;四川大学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16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16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