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本位
本文关键词:论学生本位
【摘要】:学生本位是人的教育学中的重要命题,它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学生是教育的原动力和根本。学生本位的价值观在我国的教育界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成为各类学校的办学宗旨。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学生本位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学生需要本位、学生发展本位和学生权利本位构成了它的基本框架。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生需要 学生发展 学生权利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一句在中国教育界流行的口号,也是很多学校所宣称的教育理念。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可以把这句口号简练地表述为“学生本位”。目前教育界对于上述口号或“学生本位”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口号虽然广泛地流传着,但很多把它挂在嘴边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洁;;超越性的存在——兼析病态适应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晓燕;;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论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0期
4 张志勇;;论人的个性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潘熙;;从基础教育的内涵谈教材教法的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3 谢海均;文燕;田荣;;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和内涵外延疏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葛荣;徐丽萍;;“超X”类词的来源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何军民;;沈从文伦理思想的文学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董欣胜,林天送;台湾国语新词语一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姜红;;试论当代中国的社会流行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9 吴艳美;任建兰;;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0 叶明;;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检视及展望——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德、美、日三国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思想家[J];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01期
3 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尹力;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曹夕多;;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汪丁丁;;教育的问题[J];读书;2007年11期
9 阎光才;;迫不得已的荒谬?[J];读书;2008年07期
10 王锡锌;正当法律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然;;以人为本,构建学校科学管理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2 梅爱冰;;教育更要“以人为本”[J];学周刊;2011年01期
3 孙先亮;;让“绿色管理”散发出巨大的人文魅力[J];基础教育;2006年12期
4 毛朝辉;;构建人文课堂 焕发生命活力[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5 郑孟煊;;简议领导核心理念——“以人为本”[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04期
6 俞正强;;口碑[J];教师;2011年24期
7 邢维静;;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宗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9 尚振河;;惩戒教育与以人为本小议[J];才智;2011年22期
10 易果平;易米平;;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穆建福;;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8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以人为本探索和谐教育全面多元促进学生发展[N];四川日报;2009年
2 杜承平;努力保障学生权利的实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安康市教研室 蒲耀才;谈谈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N];安康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杨军;现代教育的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N];成都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天红;以人为本谋发展[N];抚顺日报;2005年
6 梅珍生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7 张瑞珍;以人为本关爱百姓[N];青岛日报;2005年
8 包心鉴;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N];文汇报;2005年
9 罗文明;以人为本 有理有效[N];四川政协报;2009年
10 中国农业银行仪征支行行长 孙厚伟;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科学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3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6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2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