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发展及适应意义
本文关键词: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发展及适应意义
【摘要】:情绪表达规则是个体习得的以文化与社会适应的方式表达情绪的内部规则,制约着情绪表达行为的合适性。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具有年龄阶段性特征,存在性别差异。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会受到情绪性质、家庭教养、人际交往、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理解与运用的研究主要采用故事情景访谈法和观察法。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儿童 情绪表达规则 发展 适应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8N008)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人们表现出的情绪不一定是实际体验到的情绪,内部主观情绪体验和外部情绪表达有时候往往是有差异的。外在情绪表达与内心情绪体验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接受了一定的社会规范,以符合文化习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保证和促进社会交往与适应。儿童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瑞鹤;俞国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2 俞国良;侯瑞鹤;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3 何洁,徐琴美,王旭玲;幼儿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瑞鹤;俞国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2 徐琴美;何洁;;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3 徐琴美,鞠晓辉;儿童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爱东;3-5岁幼儿在合作与助人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洪娜;空乘人员情绪表达规则知觉、人格、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玉荣;中英双语使用中情绪词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锐;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尚金梅;情境的社会属性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6 侯超;小学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及其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红霞;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爱芳;家庭表露与幼儿焦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倩;不同人际压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现规则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娇艳;秦铭蔓;;浅析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美的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2 ;师说[J];东方养生;2011年08期
3 ;德教育专家建议:儿童最好10岁以后再开始看电视[J];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4 詹德银;;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
5 胡文龙;;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发明家——《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读后[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6 李运华;;儿童身体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语境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陈载沣;;干吗没有人告诉我?[J];书城;1998年11期
8 邵丽文;;慈溪市2000-2009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9 白作梅;;中国大人们眼中的儿童——30年前和30年后中国人眼中的儿童[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10 苏霍姆林斯基;;卷首语[J];中国教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民;张卫;;西方关于青少年和儿童品行障碍干预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洪小美;;酒依赖者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鲜;;6—9岁儿童形体转换的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苏林雁;朱焱;高雪屏;罗学荣;;长沙市小学生焦虑抑郁共病的现状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洪德厚;黄丽珍;;儿童的保持曲线问题(二)[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毛晓瑞;张日f;;对一名过度依赖性儿童进行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滕秋玲;杨心德;;父亲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魏明丽;张日f;;4至6岁男、女儿童箱庭游戏特征的差异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正立;;儿童辨别图形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10 朱洁;王静慧;田鸿;;儿童语言实际交流不良成因个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欣华;外籍儿童在德上学难[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记者 米根孝;百位名人物品拍卖所得捐助西部失学儿童[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程玲;学艺儿童不快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李 茂;85万美国儿童在家上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记者 谢松;动员入学控制辍学[N];南昌日报;2005年
6 周晖;留守儿童 打工经济的心头之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7 郑丽 (作者单位:市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儿童退缩心理的成因及对策[N];鞍山日报 ;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朱柳柳 本报记者 黄海;为留守儿童建个家[N];南通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李 茂;体罚,正在消失的教育之痛[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2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4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兰;3-5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黄彦萍;3.5~5.5岁儿童心理理论与时序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薛yN凌;上海地区青少年及儿童性别角色的测量及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燕;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贵康;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金敏;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华道金;儿童自尊感的人格教育价值及其保护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孟红霞;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丽琼;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34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3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