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受教育水平与收入差距及相关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1-14 02:21

  本文关键词:受教育水平与收入差距及相关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受教育水平 收入差距 劳动力市场


【摘要】:针对现实中受教育水平提高和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的现象,通过人力资本收入函数方差分析,考察受教育水平提高与收入差距变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是二次的,收入差距随受教育水平提高将经历扩大、减少到绝对减少的过程;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收入差距扩大没有显著影响,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收入差距扩大有显著影响。据此,建议在促进就业、扩大教育投资和打破行业垄断方面采取措施,以发挥受教育水平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07JC630043)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11532142) 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7)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近年来,有关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影响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实证研究中,通常由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变化代表受教育水平的变化,并以此测量受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国内外理论界大致存在三种观点:贝克尔(Becker G·S·)、丁伯根(Tinbergen,Jan·)、奈特(Knight,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德胜;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1997年10期

2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3 侯力;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形成与配置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王云多;;个人教育收入差距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3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4 周金燕;钟宇平;;教育对中国收入不平等变迁的作用:1991~2006[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5 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孙百才;;经济增长、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两个“倒U”假说的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赖德胜;孟大虎;李长安;田永坡;;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赖德胜;经济转型与教育失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王云多;;基于内生视角估算教育收益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田永坡;和川;于月芳;;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克明;;教育的收入功能新探:工作流动的视角[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钟云华;;强弱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兰兰;;中职资助政策对中职学生完成学业的影响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琼;经济结构调整与最低工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许秀川;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4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曹树伟;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正华;大学生公平就业机会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林海仪;家庭经济收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强;福建省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艳,施国庆;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2 石军伟;人力资本流动及其模型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3 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赵妍;中国企业培训方略浅析[J];理论与改革;2002年04期

5 齐善鸿,王威;企业人力资本逻辑与培训投资[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6 邹衍;对信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要素的几点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邓希泉;试析转型期人力资本的负效应[J];人口与经济;2003年03期

8 陆子修;“民工潮”与“GDP”[J];时代潮;2003年02期

9 刘澍;论我国人力资本的悖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闫淑敏,张生太;中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动态分析及政策建议[J];预测;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甫宁;;劳动力市场调节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0年04期

2 李实;宋锦;;中国城镇就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学动态;2010年10期

3 王云多;;浅析城镇地区个人收入差距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6期

4 赵楠;蒋茜;;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讨论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宋玉玲;赵金子;;对比中外经济发展伴随的收入差距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朱颖超;张在旭;朱渊超;王翘楚;;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分析[J];前沿;2006年05期

7 刘华;钟甫宁;;收入差距与教育的逻辑关系解析——基于需求角度的理论框架及实证检验[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张宏军;;劳动力市场失灵及规制架构略论[J];经济问题;2008年02期

9 张宏军;;劳动力市场失灵及信号传递机制略论[J];学习论坛;2008年03期

10 李仙娥,张勇;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对规范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龙;曾小春;;微观视角的贫困地区人口流动机制探讨[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加入WTO对浙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严法善;;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5 汤生玲;;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7 朱宁洁;;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光炳;;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障碍及对策[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9 海伦娜;盛荔;;青年、全球化与就业:基于地区视角的考察[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朱宁洁;;我国城镇居民中等职业教育收益率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荣 实习生 李薇;33名硕士劳动力市场求职[N];西安日报;2009年

2 王国明;劳动力市场秩序显著改善[N];中国工商报;2005年

3 ;提高社保统筹接续水平 构造欧盟式劳动力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记者 余延青 通讯员 时守武;全市劳动力市场报告喜中有忧[N];嘉兴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刘芳;劳动力市场今年凸显三大需求[N];北京日报;2003年

6 记者方列;民工为啥不进劳动力市场求职?[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杨祖荣;2009年就业前瞻:压力之中孕育新机遇[N];解放军报;2009年

8 记者 康桂君;服务人员紧缺 劳动力市场结构有点儿失调[N];通辽日报;2009年

9 记者 邵雪廉;“特别培训”力争缓解招工难[N];金华日报;2010年

10 记者徐静 通讯员卢凯阳 粤教宣;严峻:60万学子在粤求职[N];广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阳;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6 赵耀;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9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梅;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吴伟;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反失业[D];新疆大学;2001年

3 蔡玉敏;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湘军;我国教育公平性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余子鹏;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测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曹达舜;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聪;我国雇佣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白清平;试论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对策[D];西北大学;2006年

9 李炜;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田贵生;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3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83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