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
本文关键词:“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
【摘要】:"因教致贫"会带来阶层差异代际继承"、读书无用"示范效应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等社会后果。目前,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因教致贫"问题。为规避"因教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项目“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责任研究”(项目编号:DIA090229)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人力资本思想和理念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投资教育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回报,选择教育作为投资的方向是家庭的一个理性选择。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投资教育理应可以使受教育者改变命运、摆脱贫困,但在当代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元春;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国强;;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4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永昌;黄宗远;;对我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现象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3 叶必锋;;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李军;我国贫富差距成因的社会性分析——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赵国友;;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国强;;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冷背景下大学热的经济学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振国;;政府加大农民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研究[J];经济学家;2006年05期
10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5 刘大卫;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海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何筠;我国公共就业培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徐世江;渐进转轨进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周群英;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李军;贫富差距研究:在社会转型视野中的解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杜蕾;城市居民男女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万东;农村家庭结构对子女基础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6 何酉宁;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能力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姜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失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郭敏;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9 廉枫;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孙悦文;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解释[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信号传递机制略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吴理财;“贫困”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分析的贫困[J];经济评论;2001年04期
3 戴建国;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一费制”后的政府责任[J];教学与管理;2005年01期
4 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5 王成新,王格芳;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与根治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05期
6 文新兰;从不同阶层人群支付能力看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J];石油教育;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来存;刘子兰;;教育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年02期
2 王展祥;郭慧;;论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结构的优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王素娥;;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4 姜磊;;山东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万文平;;浅谈中国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6 景光仪;;教育投资就业效应的中介变量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7 刘海强;;教育券自下而上选择模式对落后地区基础教育投资模式的启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8 王玉昆;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6年05期
9 王玉昆;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6年04期
10 张栋;;关于近些年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钢;;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投资战略[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杨晓霞;黄莹;吴开俊;;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失衡:“因教致贫”现象透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谭晓曙;;教育投资与教育素质[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王玉];;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20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李桂荣;;中国教育经济学话语发展二十年回顾[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牛征;;天津教育投资改革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潘勤华;高健;;论我国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的相关性[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卢珂;;“十五”时期我国地方教育投资充足性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马晓强;丁小浩;;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田丽娟;;70-90年代末中(国)印(度)教育投资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朱治宇 通讯员 王素萍;前三季度我市教育投资累计达到19.5亿元[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2 记者 冯舒玲;中央新增宁夏教育投资1亿[N];宁夏日报;2008年
3 葛秋实 韩世强;开展教育投资专项审计[N];焦作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郑红 马海邻;教育投资 提升中国国力之本[N];解放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巴乔;我地投资6亿余元加大教育投资[N];日喀则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李莎莎;格尔木教育投资达6.2亿[N];柴达木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文静;豫对川教育投资不遗余力[N];郑州日报;2011年
8 范晓曼;教育投资的可塑性有多大?[N];华夏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郭珍珠 咸凯慧;教育投资迅速增长 娱乐休闲得到满足[N];辽源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成军;昆明市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昨日成立[N];昆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景光仪;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徐清祥;教育投资与政府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丹中;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国超;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伟;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唐斌;教育多元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卫华;农民子女教育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妍;试论我国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赵显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治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张君毅;安徽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提升的评价和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何建新;人均受教育年限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模型[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豪好;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张双娜;我国教育投资及其与结构性失业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吴芳蕾;广西西林县教育投资有效使用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郭涛;教育投资在山东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张勇兵;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的优化配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3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18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