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追问——基于教师文化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专业化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追问——基于教师文化的视角
【摘要】:教师发展的实质不是专业人员身份的赋予、专业知能的增长、专业素质的建构、接受专业标准的"裁剪",而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现实转变,是教师个体文化的点滴创生,是教师接受群体文化、教育文化的润泽。教师发展不是为了在资格博弈机制中实现业内生存,而是为了在教育生活中实现自然、自由地发展。从单纯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发展走向全面关注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教师文化的成长,是当代教师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度一般项目(07JA880012)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思路决定进路”。所有教师教育的制度性构架与实践性策略都是建基于特定的认识思路、理解路线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对教师身份、功能、属性的各种“前设”、“前见”、“前有”①预先决定了我们对教师教育变革路向的选择。专业化何以会产生?是何种潜在观念在主使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江峰;教师专业性问题与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张晓霞;;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主体性角色转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朝晖;谢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李尚明;;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洁;;从“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师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6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赵汀阳;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J];哲学研究;2003年07期
9 曲跃厚,王治河;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张城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若干哲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8 陆惠莲;古梁金;;向死而生——从存在主义读鲁迅的《野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9 徐郁民;;寻求“自我”的艰难历程——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八月之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李春青;;试论当代文论话语建构之路径、存在问题及出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罗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苗苗;大连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困境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亚庆;清理教育地基:对教育若干理念的重新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刘浩;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刁维国;教学过程的模式[J];教育科学;1989年03期
4 潘洪建;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5 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瞿葆奎,范国睿;当代西方教育学的探索与发展[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8 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5期
9 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04期
10 鲁艳;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华善;张传月;;消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生态策略[J];教育导刊;2008年09期
2 赵家林;;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文化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7期
3 林艳;;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4期
4 李黔蜀;;论解释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及其运用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霞;;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邓涛,鲍传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7 曹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8期
8 龙宝新;;论文化学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9 杨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5期
10 李波;;课程改革、教学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课题组;;民族中学建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何敏;;引教师发展,促管理者思考——《分层培养,促进教师成长》课题研究举措[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祝培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初探[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黄道鸣;苏咏梅;肖化;张军朋;;内地与香港科学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赵长生;王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和现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陈高峰;;“三课”研究模式助推职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敏;教师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朱娟清 俞春明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走教师发展合作社之路[N];中国教师报;2009年
3 张丹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记者 谭西 李亚明;文化发展应为产业建设服务[N];安康日报;2006年
5 张筱强;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N];贵州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黎小钧;文化发展彰显城市魅力[N];重庆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方成;改变不了现状,,就改变自己[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徐晋;以优惠政策促进文化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陈茁;文化发展的春天来了[N];河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尹晖;崇安区确定28项文化发展重点工作[N];无锡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展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苏志华;高级教师合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阮阳;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白雪杰;从隐匿到彰显[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婷婷;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颖;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陈科频;论教师文化的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42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4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