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摘要】:以四川省农村地区299名留守初中生与326名非留守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考察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初中生的亲社会倾向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2)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人格的开放性、谨慎性都对留守初中生的亲社会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能力越差亲社会的行为倾向越少,个体越具有开放性、谨慎性的人格特质就越容易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倾向;(3)人格的开放性、宜人性、谨慎性在家庭功能与亲社会倾向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SH05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XLX011) 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分享、合作、利他、谦让、帮助等一系列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特殊群体的留守学生,由于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他们被置留家中而由他人代为抚养,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静;;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3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4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5 寇_g,马艳,谭晨;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亲社会推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6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7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8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9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10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邢秀茶;曹雪梅;;以和谐家庭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家庭团体辅导实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雁飞,朱瑜;利他主义行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黄寒英;;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阻抗因素及干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6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7 殷世东;张杰;;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J];教育导刊;2006年11期
8 胡瑜;;寄托教育及其对寄托儿童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贾香花;;家庭教育“缺位”与学校教育“补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及解决路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10 陈利鲜;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慧;企业管理者大五人格特质、特质目标定向和变革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野;3-12岁儿童个性结构、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杜健;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春萍;班级气氛与中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苗雪红;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蓓 ;虚拟内疚的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敏;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丽;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瑜;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怡芳,张晓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4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8 范方;欠发达地区的亲子教育缺失与问题行为[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9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10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先伟;何成森;马南振;杨阳;;留守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旭;周菲;;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会丽;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新香;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姚恩菊;留守初中生社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叶曼;湖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连伟利;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娟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对留守初中生自尊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杨文婧;武清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42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4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