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02 05:06

  本文关键词: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课程理解 课程范式


【摘要】: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和课程事件的意义解读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研究范式从"开发"走向"理解"。目前有关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取向、理解方式、理解内容、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策略等,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师课程理解研究中应注意明确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拓展研究主题、丰富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哲学解释学思想、课程概念重建理论、后现代课程观,尤其是派纳的理解课程理论的引入,教师的课程理解作为影响教师与课程关系的核心环节开始受到关注,课程理解以一种范式转变方式广泛影响着课程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冲击着课程实践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勇,郑三元;理解与对话——从哲学解释学出发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黄清,靳玉乐;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徐皓;;追随与超越——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架构中的碎思[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6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吴国珍;;引出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蔡辰梅;;“我”和“我所教的课”——教师与课程的具体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9 王彬;我国教育哲学研究新进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1期

10 黄清;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2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燕;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华;诠释学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艳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培训:观念更新与模式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岳燕;兰州市h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建宁;文科综合课程教材编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建红;教化与诠释学:论伽达默尔的教化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翠平;论实践的课程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军华;教师与课程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靳玉乐,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3 刘艳;寻求课程理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得到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姜勇,郑三元;理解与对话——从哲学解释学出发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的挑战与革新[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年01期

2 费菊梅;;优化教学,约会精彩[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3 陈凤云;;浅谈教师心理品质与学生成长的关系[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4 王丽群;殷汝军;;为理解而提问 让学生开动脑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年01期

5 周文雅;;浅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年01期

6 周茂生;;从案例看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生成[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01期

7 王爱菊;申传胜;;开发与利用家长课程资源的方式[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2期

8 周林;邓达;;“地震遗产挖掘、赈灾经验总结”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对灾区学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2期

9 绳珂;李臣之;;建构“生动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2期

10 陈铁军;;让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J];职业;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林;;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和声课教学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朴英;;和声共同课教学之构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胡丹丽;;和声教学的三个侧重——“和声与曲式”课程教学的探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杜晓十;;在理论与实践间徘徊——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述评[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颖雪;;和声教学改革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杨喜平;张玉军;;浅谈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处理技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李兆辉;张大伟;马文英;;在原电池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朱恩;;UNESCO全球微型科学实验项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宝珍;刘松艳;周伟红;;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绪论课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李滦宁;赵淑洁;季桂娟;;改革非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井子区兴华小学校长 苏丽;兴华小学“教学分析工具”的实践与收获[N];大连日报;2010年

2 齐爱文;左中整合资源扩大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培训成果[N];通辽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娣 张致媛;对未来科研生涯的投资[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

4 甘谷县觉皇寺九年制学校 李银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N];甘肃日报;2009年

5 商报记者 王东;原创教材社淡定应对新课标修订[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6 沈旎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传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永城市卧龙乡石桥学校 王明华;谈实施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几点误区[N];商丘日报;2009年

8 山东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于晶;做一个有资源意识的课程管理者[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红洋;高中综合科学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陆平;语文教学参考书功能之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龙;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姜丽华;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江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知识资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菲;基于Struts2的教学质量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璐;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研究——质量的视角[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叶文文;现行大学英语口语教材评估和满意度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4 雷习林;江西省高校教学基层组织的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春华;中学教师工作价值观、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之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卢雪;高中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赵秋利;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情感的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贾明霞;A高校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3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43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