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技术的实践场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4 08:17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的实践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 实践场 场域理论 研究框架 行为主体 技术过程 技术制品


【摘要】:教育技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度分化的领域,采用社会学研究中的场域分析视角,结合教育技术的定义,详细地分析和阐释了教育技术实践场架构,对各场域的行为主体、技术过程、技术制品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TCL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育技术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学领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重视。然而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和交叉学科,因其“舶来品”的特质,特别是与新技术新模式的相关性,其本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红娟,郑旭东;对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批判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毕天云;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祺;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孙祯祥;试论教育技术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3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李祺;李春鹏;;教育技术是什么[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王庆柱,陈海林;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6 毕天云;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性别平等观的实证研究[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7 柏宏权;视频数据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时辉;制度变迁中的感性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3 徐剑;翻译行为合理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国举;创新场域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黄剑;美术场域“艺术家”角色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7年

7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8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波;基于信息素养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海霞;社会排斥与被动接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后现代视角透析[D];福州大学;2006年

4 高铁刚;人文视野下教育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芳;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实践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东;刑事执行场域中的法院:权力与功能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亚强;Blog与个人网络化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志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党员干部信息素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莹;技术创新视野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功能定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沈洁;社会结构与人口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绍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对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若干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3期

2 娜仁;教育技术定义的追溯与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张祖忻;;美国AECT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的基本观点[J];外语电化教学;1986年02期

4 徐丽娟;;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记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J];软件导刊;2006年22期

5 代伯亮;;教育技术中的适合性问题探究[J];才智;2008年12期

6 李立新;;对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7 姜振宇;遵循新课改精神 重读教育技术定义[J];中小学电教;2004年05期

8 梁云真;;教育技术的本质主义倾向[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6期

9 刘丽红;;AECT定义的再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郑旭东;;追问与反思——唐纳德·伊利对教育技术历史和定义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东元;刘雍潜;;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郑旭东;;领袖群伦——唐纳德.伊利学术思想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李沙青;云师大300余学子将到昆明农村学校支教实习[N];云南日报;2007年

2 首席记者 高爱华;“我们在劳动实践中成长”[N];牡丹江日报;2007年

3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何泉 张丽娜 主任记者 李e

本文编号:1250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50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