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其对技术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6 13:05

  本文关键词: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其对技术教育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哲学 技术认识论 技术教育


【摘要】: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它使得人们开始深入到技术内部进行分析和认识。这一转向不仅揭示出技术具有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具有独特的研究范畴和认识模式。技术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推动了技术教育改革,进一步凸显了技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领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内容,以及适切技术本身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编号:DHA07015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20世纪末,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转向,即从技术的本体论、价值论研究转向认识论研究。这一转向所持的立场就是,对技术的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技术的形而上分析和对技术后果的批判性反思上,有必要打开技术黑箱,深入到技术内部进行分析和认识。这一转向不仅开辟了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乐静;;理解技术知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2期

2 陈其荣;;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当代比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乔瑞金,李晚莲;技术实践中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兼论A.佩斯的技术实践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4期

4 杨小华;;技术价值论:作为技术哲学范式的兴衰——围绕技术与价值问题进行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1期

5 盛国荣;;西方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7期

6 常立农;技术实践与两种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2期

7 张春峰;;鲍尔格曼的技术实践思想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振锋;翟淑君;王礼力;;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未来趋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巨乃岐;关于技术理性的几点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邹成效;略论自然的技术后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扬;易显飞;;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远德玉;产业技术界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牟焕森;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的学术地位和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董传升,蔡宏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原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盛国荣,陈凡,韩英莉;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累积效应[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孙雷,王秋菊;高技术特征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袁继红;;技术行动解释与经典科学解释[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周燕;;基于技术客体二重性的技术问题分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佳;;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陈凡;王桂山;李权时;;从认识论看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划界[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郝云宏;李文博;曲亮;;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深层耦合机理及其复杂性涌现[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新波;成效导向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苏振锋;西部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冯军;技术负效应及其控制整合的探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翁信辉;南少林五祖拳的历史与文化[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5 曾鹰;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巨乃岐;技术价值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李华荣;柯亨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潘恩荣;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9 潘亚俊;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我国政府公共科技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单既阳;虚拟实践中人的发展悖论的哲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高雷;基于丰田精益模式的技术创新演化案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利求实;论教育技术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苏娜娜;产品设计中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的和谐[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6 龚志文;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思考[D];贵州大学;2009年

7 熊文珍;中国互联网14年研究——事件与观念的视角[D];南昌大学;2009年

8 赵玲;从科学技术哲学视角看“两种文化”的融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梁云;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同一和分离[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郭yN;试论社会技术视角下法律的本质、构成与功能[D];天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的原创性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傅畅梅;陈凡;;伯格曼“装置范式”的技术本质观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4 邱惠丽,宋子良;论技术“价值分裂”的四大根源[J];科学学研究;2002年03期

5 陈昌曙,远德玉;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7期

6 郭冲辰,陈凡,樊春华;论技术的价值形态与价值负荷[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5期

7 郑晓松,杨庆峰;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范式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2期

8 舒红跃;伯格曼的技术哲学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5期

9 李文潮;;技术伦理面临的困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1期

10 杨魁森;商品意识和人文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水湘;;调整 丰富 拓展 提升——“生成性”劳技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2期

2 宫艳丽;;教育国家主义与世界科学格局的变动研究——以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为例的考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3期

3 张艳霞;;科技与人文视野下的工程教育[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建东;程宝箴;;强化实践教学 办好皮革制品工程专业高职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10年01期

5 齐宏;王爱萍;;知识资源转移成本的经济学讨论[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6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表出炉[J];高中生之友;2010年07期

7 仲跻宏;;促进信息技术于教育领域深层次应用的科学提问——关注“李克东难题”的前前后后[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8 赵尔东;;农村中学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5期

9 任天坤;;浅谈技术院校学生能力培养[J];职业;2010年09期

10 张安世;刘莹;李德改;;高中生物选修2对生物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兴国;;西方教育经济思想渊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初雪;;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的辩证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王谨;;《周礼》的“官教”思想及其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4 王芳;;技术应用型本科电气类专业的比较与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初雪;;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的辩证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傅兴国;;西方教育经济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Winfred M.Phillips;;全球认证和质量控制:华盛顿协议和ABET[A];2009国际工程教育大会文集(中文版)[C];2009年

8 王谨;;《周礼》的“官教”思想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凡;李泽清;;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卫华;;陈赓军事技术思想的意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廖政军;印度致力建设知识强国[N];人民日报;2010年

2 大吕;建起的何止是一所慈善学校[N];太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峗 通讯员 梁军 陈娟萍;让贫困山区孩子走进电脑世界[N];韶关日报;2010年

4 马献珍;“逼”员工搭上“提素快车”[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 夏建国;要办出特色必须与同类院校错位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河北广电集团徐水分公司 王鹏;注重企业的精神培养[N];保定日报;2010年

7 本报通讯员 苏玉新;受命危难 显本色[N];江苏法制报;2010年

8 宿迁市职教中心 沈士军;加拿大的职业教育学徒制[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彭慧敏;横向纵深路路畅通 基础专业二者并重[N];农民日报;2010年

10 本刊记者 王子玺;“塘厦理工模式”将在全市推广[N];东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经宇;美国实用主义技术观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瑶;澳大利亚TAFE课程设置的研究及对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启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关向前;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教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娜娜;技术教育与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方丹;中美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晓伟;长春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莉霞;战后日本企业内部职业教育的历史考察[D];西南大学;2006年

8 程鸿斌;升格后高职院校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丹;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海生;中美非正规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6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96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