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后现代课程观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12-26 22:22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建构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 课程 建构 心理健康课


【摘要】: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研究是对现代课程范式的超越与反思。后现代课程观提出4R的课程建设标准。心理健康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有其特殊的本质。在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框架内,探讨心理健康课程的建构问题,有助于本课程的实际运用与操作。
[Abstract]:Dole's postmodern curriculum research is the transcendence and reflection of the modern curriculum paradigm. The post modern curriculum view puts forward the standard of 4R's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course of mental health is a new form of curriculum, with its special nature.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ostmodern curriculum theory,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courses is helpful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is course.
【作者单位】: 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基金】:浙江林学院2006年教改课题
【分类号】:G44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初开始,泰勒原理因其符合科学主义思潮而成为现代课程范式的经典之作。20世纪60年代,一股对“现代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哲学思潮悄然兴起,这就是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它渗透到教育领域,促成了“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但武刚;课程内容: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5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6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10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晶;;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解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2 范颖颖;王珊珊;;个性化网络课程建设原型初探[J];华章;2011年20期

3 刘燕;;试探服装表演专业心理辅导课程建设[J];考试周刊;2011年56期

4 张雪;;以4R理论为核心的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嘉毅;程岭;;对现代课程的批判与后现代课程的建构——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6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8 杨丽波;朱迅;章万静;;协作学习应用于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9 张轶北;;基于Blackboard的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3期

10 邱少旭;;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反思与调适[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佩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徐欣;张玲华;邓立新;;利用学科在线教育网站提高教学效果[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任清红;罗康武;杨天会;;子课题总结报告⑤ 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毛荣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模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江市教育局 史建荣;在课程建设中深化素质教育[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马玉环;提高质量的关键:加强课程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林加良;香山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N];中山日报;2006年

5 高祥龄;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N];济宁日报;2008年

6 本版编辑邋姜丽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欧群慧 罗吉华;地方课程建设在民族地区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王定新;教育的终极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9 陈荟 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宋晓梦;让文化浸润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9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汉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6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7 冯奕z,

本文编号:1339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39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